故人去奚伤,宗国逃惧非
出处:《次韵刘友鹤端午三首 其二》
宋 · 高斯得
桐江五月凉,波上抟层飔。
伤屈念已怆,怀严濑逾滋。
维彼不逢世,如斯良遇时。
怀沙与钓濑,异节同光辉。
故人去奚伤,宗国逃惧非。
精义贵有质,圣远咨从谁。
伤屈念已怆,怀严濑逾滋。
维彼不逢世,如斯良遇时。
怀沙与钓濑,异节同光辉。
故人去奚伤,宗国逃惧非。
精义贵有质,圣远咨从谁。
注释
桐江:浙江别称。凉:清凉。
层飔:层层微风。
伤:感伤。
屈:屈原。
怀:怀念。
濑:清澈的流水。
维:只。
逢世:合时宜。
良遇:佳期。
怀沙:指屈原投江。
钓濑:垂钓的溪流。
异节:不同时节。
去:离去。
奚伤:何须悲伤。
宗国:祖国。
精义:精深的义理。
质:实质。
圣远:圣贤的智慧。
咨:询问。
从谁:向谁寻求。
翻译
五月的桐江水清凉,波面上翻腾着层层微风。感伤屈原的遭遇,心中悲痛更加强烈,怀念严厉的清流,情感更加深沉。
那些不合时宜的人,此刻却遇到佳期。
怀沙和垂钓的溪流,虽然时节不同,但精神光辉同样照耀。
老友离去无需悲伤,国家动荡并非个人之过。
精深的义理贵在实质,圣贤的智慧何处寻求?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五月桐江的清凉景象,诗人乘风破浪,心中充满对屈原的感伤和对高尚品德的怀念。他以屈原自比,虽身处乱世,却视此为难得的际遇,将自己比作怀沙投江或垂钓的古人,尽管时节不同,但精神追求同样熠熠生辉。诗人感叹旧友离去,国家动荡,但他坚信真理的精义应有实质,而寻求圣贤之道则显得迷茫。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个人操守的坚守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