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堪蚕月偏多雨,况复衢城未解围
出处:《避寇游成福山院》
唐 · 贯休
成福僧留不拟归,猕猴菌嫩豆苗肌。
那堪蚕月偏多雨,况复衢城未解围。
翠拥槿篱泉乱入,云开花岛雉双飞。
堪嗟大似悠悠者,祗向诗中话息机。
那堪蚕月偏多雨,况复衢城未解围。
翠拥槿篱泉乱入,云开花岛雉双飞。
堪嗟大似悠悠者,祗向诗中话息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动荡时世中寻找一处清净之地,以避开战乱的景象。诗中的意境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僧人留恋于此的 情感;后半部分则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苍凉。
"成福僧留不拟归"一句直接点出了主角,即一位名为成福的僧人,他决定留在这片土地而不再返回原来的地方。紧接着"猕猴菌嫩豆苗肌"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初生的豆苗,像猿猴手中的菌类一样细嫩,这些意象传递出僧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留恋。
接下来的"那堪蚕月偏多雨,况复衢城未解围"则转换了语气,指出了外界战乱的现实,连绵不断的春雨如同困扰人们心头的忧虑,而"衢城未解围"更是明示战争带来的封锁与恐慌。
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僧人依旧能够从自然中寻找到一丝慰藉。"翠拥槿篱泉乱入,云开花岛雉双飞"这两句诗描绘了山院中的清泉潺潺流入、花朵在云隙间绽放的景象,既展现了僧人的观察之细致,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最后"堪嗟大似悠悠者,祗向诗中话息机"则是对这份宁静的感慨和赞美。诗人通过这些景象与心境的交织,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在最动荡不安的时刻,也能从艺术中找到安慰和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渲染的手法,展现了僧人在战乱时期寻找心灵寄托的过程,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