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江大帅已全奔,坚卧要谁驻壁门
出处:《哭张司马四首》
清 · 钱澄之
榕江大帅已全奔,坚卧要谁驻壁门。
好养健儿曾吮血,更无弱息与招魂!老妻浅土何人葬?遗稿烽中几册存!敢信江陵遂不祀,荆州或有相公孙!
好养健儿曾吮血,更无弱息与招魂!老妻浅土何人葬?遗稿烽中几册存!敢信江陵遂不祀,荆州或有相公孙!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为悼念张司马所作的《哭张司马四首》中的第三首。钱澄之以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张司马的深切哀思。
首句“榕江大帅已全奔”,以榕江大帅的逃逸,暗示张司马的不幸遭遇,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接着,“坚卧要谁驻壁门”一句,通过描述张司马坚守阵地直至最后一刻的英勇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这里“坚卧”二字,既展现了张司马的坚韧不拔,也暗含了他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持。
“好养健儿曾吮血,更无弱息与招魂!”这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张司马的英雄事迹。他不仅亲自培养了一支英勇善战的军队,还以身作则,与士兵同甘共苦,甚至在危难之际,亲自参与战斗,保护士兵。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对张司马未能得到妥善安葬的遗憾,以及对他的英灵无人祭奠的感慨。
“老妻浅土何人葬?”这一问句,将情感推向高潮,直接触及到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对家人的思念与关怀。钱澄之通过这一问,不仅表达了对张司马家庭的同情,也反映了战争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最后,“遗稿烽中几册存!”一句,既是对张司马留下文学遗产的肯定,也是对他在烽火连天的战争中仍能保持文化传承精神的赞美。这不仅是对个人成就的颂扬,更是对文化传承在动荡时期的重要性的强调。
“敢信江陵遂不祀,荆州或有相公孙!”这两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张司马后世子孙的期待与祝福,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记忆的传承与延续。钱澄之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张司马个人的哀悼,更是在呼唤社会对英雄人物及其精神价值的铭记与传承。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英雄壮举的赞颂,也有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有对人性光辉的礼赞,体现了钱澄之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