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人劳力泰宇定,巧智终以灾其躬
出处:《东拙为舜和太史祖赋》
明 · 顾清
君不见汉阴叟,抱瓮终朝不濡亩。
又不见愚溪翁,琼琚玉佩分天工。
拙人劳力泰宇定,巧智终以灾其躬。
东城徐翁阅世久,宁为汉阴不为柳。
鸤鸠无能鹊巢坐,庄樗散木偏多寿。
才不用,全其真,功无成,贻后昆。
颓然八十馀,无怀葛天民。
古云大巧外若拙,吁嗟翁乎岂其人。
我本拙者,于时罕通,为翁作歌,仰翁高风。
丹崖青壁不可以力致,幅巾杖履想见城之东。
天子方好古,蒲车起申公。
又不见愚溪翁,琼琚玉佩分天工。
拙人劳力泰宇定,巧智终以灾其躬。
东城徐翁阅世久,宁为汉阴不为柳。
鸤鸠无能鹊巢坐,庄樗散木偏多寿。
才不用,全其真,功无成,贻后昆。
颓然八十馀,无怀葛天民。
古云大巧外若拙,吁嗟翁乎岂其人。
我本拙者,于时罕通,为翁作歌,仰翁高风。
丹崖青壁不可以力致,幅巾杖履想见城之东。
天子方好古,蒲车起申公。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东拙为舜和太史祖赋》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绘汉阴叟、愚溪翁等人物,表达了对智慧与自然、勤劳与巧智关系的思考。诗中汉阴叟象征着朴素勤劳,愚溪翁则代表了过分追求精巧可能带来的祸患。徐翁的选择反映了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而鸤鸠和庄樗的形象则暗示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智慧。
诗中“大巧外若拙”一句,是对老翁智慧的赞美,认为真正的巧并非表面的华丽,而是内在的淳朴。诗人自谦为拙者,但欣赏并效仿这种智慧,表达出对老翁高尚品格的敬仰。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