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全文

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唐 · 张九龄
缅然万里露,赫曦三伏时。
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
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
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
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
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拼音版原文

miǎnránwànsānshí
fēizǒutáoshēnlínliúshuòkǒngshēng

xíngérfāng
shìchéngzàigōngbàiqìngsuì

zhǎncánqiǎnxiàojiēēngǎnshēn
qiětānghuǒdǎokuàngguǐshén

cháogāoshānāchángjiāngméi
qiūzhàngníngxiàshuǐ

xìnzhīdàocúnzhědànwènxīnsuǒzhī
liángyǒuchūrénnǎijuéfēi

注释

缅然:遥远的样子。
万里露:形容距离遥远的露珠。
赫曦:炎炎烈日,酷暑。
三伏时:指夏季最炎热的时段,即初伏、中伏、末伏。
飞走:泛指飞翔或奔跑的鸟兽。
逃:躲避,逃离。
深林:茂密深远的森林。
流烁:形容阳光强烈照射,流动闪烁。
恐:恐怕,担心。
生疵:引发疾病或瑕疵。
行李:此处指行旅之人,旅客。
岂无苦:难道没有困苦吗。
而我:然而我。
方自怡:正自得其乐。
肃事:恭敬地做事,此处指履行公务。
诚在公:确实关乎公事,公共事务。
拜庆:拜贺与庆贺。
遂及私:也延及个人私事。
展力:施展力量,展现才能。
惭浅效:惭愧成效微薄。
衔恩:心怀感激,铭记恩惠。
感深慈:深深感念慈爱之情。
且欲:尚且想要。
汤火蹈:踏过滚烫的热水或烈火,形容甘愿承受极大的痛苦或危险。
况无:何况没有。
鬼神欺:鬼神欺诈之事。
朝发:早晨出发。
高山阿:高山之巅,高大的山丘。
夕济:傍晚渡过。
长江湄:长江之滨,江边。
秋瘴:秋天的瘴气,热带地区湿热环境下易引发疾病的气体。
宁我毒:何曾对我造成危害。
夏水:夏天的洪水。
胡不夷:为何不能平息,为何不能平静。
信知道存者:坚信道路存在的人。
但问心所之:只需关注内心向往的方向。
吕梁:吕梁山,中国山西省的一座山脉。
有出入:有进出的道路。
乃觉:才感觉,才意识到。
非虚词:并非虚妄之言,不是空洞无物的话语。

翻译

遥望万里之外的清晨露珠,正值炎炎夏日三伏时分。
鸟兽纷纷逃避至深深的丛林,阳光炽热恐怕引发疾病。
行旅之人哪会没有困苦,然而我却能自得其乐。
恭敬地履行公务确实重要,但拜贺与庆贺也延及私人情感。
尽力展现才能却惭愧成效微薄,心怀感激深深感念恩惠。
甚至愿意忍受滚烫烈火,更何况并无鬼神欺诈之事。
早晨从高山之巅出发,傍晚已渡过长江之滨。
秋天的瘴气何曾对我造成危害,夏天的洪水为何不能平息?
坚信道路存在的人,只需关注内心向往的方向。
吕梁山的出入之道,此刻才觉得并非虚妄之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季奉命出行,前往南海途中的所见所感。开篇“缅然万里露,赫曦三伏时”两句,通过对露水和烈日的形容,生动地勾勒出了夏天特有的景象,同时也传达了旅途中酷热难耐的情景。

接着“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写出了小动物因躲避炎热而奔向树林,以及水流因为炙热而有可能变得浑浊不清,表面上看似平和,却暗含对自然界中生命在酷暑中求生的担忧。

“行李岂无苦, 而我方自怡”一句,则表现了诗人虽然承受着旅途的辛劳,但内心却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紧接着,“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表明了诗人对待遇之事的庄重态度以及他对工作与个人喜悦之间得以兼顾的一种满足。

“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于自己能力不足以报答恩德的自谦,以及对上级厚恩的深切感激。

而后面两句“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则透露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遭遇困难与挑战保持警觉,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坚守正道,不被迷惑的决心。

接下来的“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描述了诗人一日行程中跨越高山和渡过长江的情景,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壮观。

“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两句则通过对比秋天的疟疾(一种传染病)与夏日的洪水,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灾害的思考,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豁然开朗。

最后,“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则是诗人在表达他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以及对待命运安排保持一种顺应和信任的态度,同时也强调了内心世界与外界行动之间的一致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作者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豁然开朗的人生态度,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与命运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