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雨秋能好,连宵月迥明
出处:《十七夜如山庵》
宋 · 孙应时
一雨秋能好,连宵月迥明。
百年今夕话,万里去年情。
水满天相荡,山空人独行。
蝉声发奇思,携酒未须倾。
百年今夕话,万里去年情。
水满天相荡,山空人独行。
蝉声发奇思,携酒未须倾。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一雨:一场秋雨。秋:秋季。
连宵:连续几个晚上。
月迥明:月亮特别明亮。
百年:百年时间。
今夕:今晚。
万里:遥远的地方。
去年情:去年的情感。
水满:水面满盈。
天相荡:水面映照天空。
山空:山间空旷。
人独行:只有一个人行走。
蝉声:蝉鸣声。
奇思:奇异的想法。
携酒:带着酒。
未须倾:不必急于喝。
翻译
一场秋雨过后,夜晚的月亮格外明亮。今晚我们回忆百年往事,谈论万里之外的旧情。
水面与天空相互映照,山间空旷只有我独自漫步。
蝉鸣激发了奇异的思绪,此时无需急于饮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静谧的夜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对过往美好时光和远方亲人的深情思念。
"一雨秋能好"表明经过一场秋雨后,天气变得更加凉爽宜人。"连宵月迥明"则是夜晚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仿佛连续的夜晚也变得明亮起来。这两句通过对比雨后的清新与夜晚的明亮,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
"百年今夕话"和"万里去年情"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回忆起过去的故事和遥远的地方。百年可以理解为很长的时间,而万里则强调了空间上的遥远,表达了诗人对往事和远方亲人的深切怀念。
"水满天相荡"描绘的是水面饱满,似乎与天空相连,让人感觉到一种无边界的广阔。"山空人独行"则是诗人在这片孤寂的山野中独自漫步,这里的"空"字增添了一种萧索和静谧。
接下来的"蝉声发奇思"是蝉鸣声引起了诗人的奇特想法。蝉鸣声常常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也是一种独特的声音,容易让人产生深远的思考。而"携酒未须倾"则表明诗人带上了酒,但并没有急于饮尽,这可能是为了享受这份静谧的夜晚,也可能是在等待某个时刻或是某个人。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往事和远方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