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如五老拳,或若太华擘
蒙然遇高荫,炎景不予赫。
天成一高坫,为印子云宅。
大藤如虬龙,陟降蜿尾脊。
青冥搴茂叶,何异张翠帟。
想见春风时,紫蕊浓可摘。
富哉他山骨,辇致罗铁碧。
或如爨桐断,或若林笋刺。
或如五老拳,或若太华擘。
或如虎方踞,或若羱欲踯。
或崎难著足,或坦可敷席。
或倚以憩惫,或坐以对弈。
广轮两拓手,丛秀不迫窄。
何须狻猊座,方丈出戏剧。
况论芥子中,不与须弥隔。
有之则似之,知君介如石。
石中有良玉,终古不变易。
兹游谢兰亭,何用叹陈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缭:环绕。蜡屐:涂蜡的木屐,古代一种轻便鞋。
高荫:浓密的树荫。
赫:显眼,引人注目。
坫:古代祭祀时放置祭品的土台。
翠帟:绿色的帷帐。
紫蕊:紫色的花蕊。
辇致:用车辆运来。
爨桐:古代一种树木,常用于制作乐器。
太华:华山,中国五大名山之一。
狻猊:传说中的猛兽,常用作佛像的装饰。
芥子:佛教比喻极小的事物。
须弥:佛教中的大山,象征无穷无尽。
介如石:形容人的坚定不动摇。
良玉:美玉,比喻美德或才华。
兰亭: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圣地,王羲之《兰亭集序》即在此地书写。
翻译
南圃环绕着白墙,小路适宜穿蜡屐踏行。在浓荫下偶然相遇,炎热的阳光也无法使之显眼。
天然形成一座高台,似乎是子云先生的居所。
粗大的藤蔓如同盘曲的龙,上下蜿蜒于屋脊。
仰望青天,摘取茂盛的叶子,犹如撑开绿色帷帐。
想象春风吹过时,紫色花朵盛开,可以采摘。
他山的瑰宝丰富无比,运来铁碧装饰。
有的像被砍断的爨桐,有的像林中的竹笋尖锐。
有的像五指的老者拳头,有的像分开的华山峰峦。
有的像猛虎正要蹲伏,有的像羱羊欲要跳跃。
有的地方崎岖难行,有的平坦可供席地而坐。
有的可以倚靠休息,有的适合对弈。
园林广阔,两旁延伸,繁花丛生而不显逼仄。
何必还需狮形座椅,这里足以供人嬉戏。
更何况在微小的芥子世界,与浩渺的须弥山并不遥远。
只要有这些,就仿佛拥有,我知道你坚定如石。
石中藏有美玉,永恒不变。
这次游览已结束,无需再感叹往昔的兰亭遗迹。
鉴赏
这首宋诗《赋吴守友石台》是胡寅所作,描绘了一处园林中的石台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石台周围的环境之美。"南圃缭粉墙,幽径便蜡屐",写出了园子的精致和小径的宁静,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漫步其中的乐趣。"蒙然遇高荫,炎景不予赫",表达了石台附近树荫浓密,即使炎热夏日也能带来清凉。
接着,诗人将石台比喻为"天成一高坫",暗示其自然形成的壮观,又将其与著名文人子云的居所相提并论,增添了文化气息。石台上生长的大藤如同盘旋的虬龙,增添了生动的视觉效果。"青冥搴茂叶,何异张翠帟",形容茂盛的叶子犹如张开的绿色帷幕,富有诗意。
诗人想象春天石台上的繁花盛开,紫色花朵诱人采摘,展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接下来,他运用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如断炊桐、林笋、五老拳、太华山峰等,描绘了石台周围岩石的奇特形状,形象地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诗人进一步强调石台的宽广和秀美,无需豪华的装饰,自然就能提供舒适的休憩之地。"广轮两拓手,丛秀不迫窄",表达出石台空间的开阔和秀美。最后,诗人以"有之则似之,知君介如石"收束,赞美朋友如石般的坚定品格,以及石台中隐藏的珍贵品质,寓意深远。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既描绘了石台的景色,也寓言了主人的品性,体现了宋诗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