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记诛茅柳外堤,水光摇雾润窗扉
出处:《寄陈居仁二首 其二》
宋 · 陈造
尚记诛茅柳外堤,水光摇雾润窗扉。
桑间曾是僧三宿,海上能忘鹤一归。
野店樽罍醅脚酽,比邻鸡鹜稿头肥。
解颜一醉平生事,更向行藏计是非。
桑间曾是僧三宿,海上能忘鹤一归。
野店樽罍醅脚酽,比邻鸡鹜稿头肥。
解颜一醉平生事,更向行藏计是非。
注释
诛茅:砍伐茅草。柳外堤:柳树环绕的堤岸。
水光摇雾:水面波光摇曳,雾气弥漫。
窗扉:窗户。
桑间:桑树林。
僧三宿:三次过夜像僧人。
海上:海边。
鹤一归:独自归来的鹤。
野店:野外小店。
樽罍:酒杯。
醅脚:酒液。
酽:醇厚。
比邻:邻居。
鸡鹜:鸡鸭。
稿头肥:喂得很肥。
解颜:开怀。
一醉:痛饮。
平生事:一生的忧虑。
行藏:进退,指人生选择。
是非:对错,判断。
翻译
还记得在柳树围绕的堤岸上伐茅草的日子,水面的波光摇曳,雾气润湿了窗户。在桑树林中,我曾三次在那里过夜,如同僧人修行;在海边,我却能忘记独自归来的孤鹤。
野外的小店里,酒杯里的酒液醇厚,邻居的鸡鸭喂得肥壮。
开怀畅饮,忘却一生的忧虑,再不计较是进是退的选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寄陈居仁二首(其二)》。诗中,诗人回忆起在柳堤诛茅的旧时光,水波荡漾,雾气轻柔地滋润着窗户。他提及曾在桑间僧舍停留过三次,以及在海上独自归来的经历,暗示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乡村小店里的醇厚酒酿和丰美的鸡鸭,这些都是平凡生活中的乐趣。最后,诗人借酒浇愁,借以释怀人生百态,表达对是非得失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朋友陈居仁的深深挂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