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恐昼掩关,婵娟不长见
出处:《文与可学士墨君堂》
宋 · 苏辙
虚堂竹丛间,那复厌竹远。
风庭响交戛,月牖散凌乱。
尚恐昼掩关,婵娟不长见。
中堂开素壁,萧飒起霜干。
随宜赋生意,落笔皆葱茜。
根茎杂土石,枝叶互长短。
依依露下绿,冉冉风中展。
开门视丛薄,与此终何辨。
风庭响交戛,月牖散凌乱。
尚恐昼掩关,婵娟不长见。
中堂开素壁,萧飒起霜干。
随宜赋生意,落笔皆葱茜。
根茎杂土石,枝叶互长短。
依依露下绿,冉冉风中展。
开门视丛薄,与此终何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那复:不再。厌:嫌弃。
交戛:交错响起。
散:分散。
婵娟:美好的月色。
长见:长久看见。
素壁:白墙。
霜干:结霜的竹干。
赋生意:赋予生机。
葱茜:翠绿。
土石:土壤和石头。
长短:高低不齐。
依依:柔顺的样子。
冉冉:缓缓地。
丛薄:竹丛。
终何辨:最终有何区别。
翻译
在空旷的厅堂竹林间,不再嫌竹子遥远。清风庭院中竹声交错,月光洒落窗户,光影纷乱。
白天还担心门窗紧闭,美好的月色难以长久欣赏。
厅堂中央的白墙敞开,冷风吹过,竹干上霜迹斑驳。
随心所欲地赋予竹子生机,落笔间满是翠绿。
竹根与石土混杂,枝叶长短各异。
在露珠下轻轻摇曳,随风舒展,生机盎然。
打开门看那丛竹,这景色与它又有何分别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文与可学士墨君堂》,描绘了文与可学士书房中竹子的景象。诗人首先赞美竹丛在虚堂中的自然之美,即使远离也不觉厌倦。风吹竹叶发出清脆的声音,月光透过窗户洒落,显得疏影横斜。诗人担心白天关闭门窗,会错过欣赏竹子的婵娟姿态。
接着,他描述了书房内素壁上的竹画,虽然只是笔墨之迹,却能展现出竹子生机勃勃的景象,根茎交错,枝叶长短各异。在风中,这些画作仿佛活了起来,随风摇曳。最后,诗人站在门口,难以分辨现实中的竹丛与画中的竹子,表达了对文与可高超画技的赞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竹子的动态美和艺术魅力,同时也赞扬了文与可的才情与画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