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亦不能使花住,花亦不能使人留
出处:《蓬罗行》
明 · 郭之奇
晓日欲开蓬山阳,松风飒飒动初光。
牧子驱牛下侧坂,樵人腰斧向前冈。
中有山栖閒步客,孤吟小咏立苍茫。
心爱诸松时结伴,身随樵牧未成行。
衣无褐,巾是葛。
逐景寻幽不暂离,微言欲使化工夺。
眼看春色似烟流,藉草穿林恣远游。
可怜春尽愁难尽,错认三春春尽愁。
风光烂熳归何处,斜日西沉东月浮。
毵毵霁霭横溪径,漠漠飞阴覆钓舟。
君不见天台采药当时路,云深花散水悠悠。
水亦不能使花住,花亦不能使人留。
千岩万壑此恨终,谁见皎皎新轮玉半勾。
玉勾斜,玉颜遮,朝云已变赤城霞。
空山不管人间事,春去春来春复花。
牧子驱牛下侧坂,樵人腰斧向前冈。
中有山栖閒步客,孤吟小咏立苍茫。
心爱诸松时结伴,身随樵牧未成行。
衣无褐,巾是葛。
逐景寻幽不暂离,微言欲使化工夺。
眼看春色似烟流,藉草穿林恣远游。
可怜春尽愁难尽,错认三春春尽愁。
风光烂熳归何处,斜日西沉东月浮。
毵毵霁霭横溪径,漠漠飞阴覆钓舟。
君不见天台采药当时路,云深花散水悠悠。
水亦不能使花住,花亦不能使人留。
千岩万壑此恨终,谁见皎皎新轮玉半勾。
玉勾斜,玉颜遮,朝云已变赤城霞。
空山不管人间事,春去春来春复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山间生活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之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晨曦初照、松风轻拂、牧童放牛、樵夫砍柴的宁静场景,以及一位隐居者在苍茫山野中的孤独吟唱。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还蕴含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晓日欲开蓬山阳,松风飒飒动初光。” 开篇即以日出前的朦胧景象和松林中的清风,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牧子驱牛下侧坂,樵人腰斧向前冈。” 描绘了日常劳作的场景,牧童与樵夫的形象鲜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中有山栖閒步客,孤吟小咏立苍茫。” 描述了一位隐士在山中漫步,吟诗自娱的情景,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接下来的几句“衣无褐,巾是葛。逐景寻幽不暂离,微言欲使化工夺。” 则进一步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他追求自然,不拘于世俗,试图从自然中汲取灵感,甚至超越自然法则。
“眼看春色似烟流,藉草穿林恣远游。”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仿佛烟雾般轻盈,诗人自由自在地在草地上躺卧,穿过树林,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然而,“可怜春尽愁难尽,错认三春春尽愁。” 春天的流逝引发了诗人的感慨,即使春天再美好,也终将过去,无法挽留。
“风光烂熳归何处,斜日西沉东月浮。” 最后,诗人感叹时光易逝,美好的风光最终归于何处,只有夕阳西下,月亮升起,象征着时间的流转。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