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根蒂果安在,宁复计校枯与荣
王子好谈兼好行,行如不及谈如倾。
此生根蒂果安在,宁复计校枯与荣。
纪子忘知更忘说,行所当然孰云别。
坐间自有雷霆声,何事区区论标月。
二子躬行人所稀,但恐东野无由随。
香炉峰前几时过,兴龙禅师故乡老。
草堂夜话灯影寒,瞬息春风我先到。
鉴赏
这首诗《送纪宣教》是宋代诗人黄裳所作,通过诗中的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纪宣教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高尚品德的赞美。
诗中首先描绘了纪宣教在名利场中保持君子之风的形象,“名利场中化君子”,展现了他不为世俗所动,坚守自我品格的品质。“偶得延平二高士”则暗示了纪宣教与另一位高士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相互影响。
接着,诗人通过“王子好谈兼好行”这一句,赞扬了纪宣教不仅善于言谈,而且身体力行,将道德理念付诸实践。这体现了他不仅有理论知识,更有实际行动,是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此生根蒂果安在,宁复计校枯与荣”表达了诗人对纪宣教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认为他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而非外在的名利地位。这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是诗人所推崇的。
“纪子忘知更忘说,行所当然孰云别”进一步强调了纪宣教的行动与内心的一致性,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关键时刻,他的行为都自然而然地符合道德规范,无需刻意区分或解释。
“坐间自有雷霆声,何事区区论标月”运用比喻手法,形容纪宣教的影响力如同雷鸣一般,震撼人心,而那些琐碎的名利之争在他面前显得微不足道。这表明纪宣教的道德力量超越了个人的私欲和世俗的纷争。
最后,“二子躬行人所稀,但恐东野无由随”表达了诗人对纪宣教及其朋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希望自己的朋友也能像他们一样,追求高尚的道德生活。
“香炉峰前几时过,兴龙禅师故乡老。草堂夜话灯影寒,瞬息春风我先到。”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纪宣教相聚的情景,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香炉峰、兴龙禅师、草堂夜话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体现了诗人与纪宣教之间深厚的友情和共同追求的精神世界。
综上所述,《送纪宣教》这首诗通过对纪宣教高尚品德和精神境界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充满了对理想人格的颂扬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