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知简易归刘向,谁使循良作寇恂
出处:《寄亳州何郎中二首 其二》
宋 · 陈师道
西原追送未成旬,赫赫传声已迫人。
剩欲抄诗寄来使,尚能拂席致佳宾。
孰知简易归刘向,谁使循良作寇恂。
他日入东专一壑,少留馀地许为邻。
剩欲抄诗寄来使,尚能拂席致佳宾。
孰知简易归刘向,谁使循良作寇恂。
他日入东专一壑,少留馀地许为邻。
注释
西原:指某个地方。追送:送别。
未成旬:不到十天。
赫赫:显赫。
迫人:逼近他人。
抄诗:抄写诗篇。
来使:使者。
拂席:擦拭座席以示欢迎。
佳宾:尊贵的宾客。
简易:简朴之道。
归刘向:回归刘向的风格(刘向以学问广博、主张简约著称)。
循良:循规蹈矩、品行优良的人。
寇恂:汉代名臣,以公正廉洁著称。
他日:将来。
一壑:一个山谷,比喻隐居之地。
少留:稍微保留。
馀地:空地。
许为邻:允许成为邻居。
翻译
西原上的送别还未满十天,显赫的名声已经逼近人耳。我本想抄写诗篇寄给使者,还能擦拭座席迎接尊贵的宾客。
谁能料到这简朴之道回归于刘向,又有谁让循良之才成为寇恂那样的忠臣。
将来我若向东隐居山林,希望能留下一些空间,与你做邻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所作的《寄亳州何郎中二首(其二)》。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何郎中的深情厚谊和对他的才华的赞赏。前两句“西原追送未成旬,赫赫传声已迫人”描绘了诗人与何郎中离别不久,但其名声已经广为流传,令人印象深刻。接着,“剩欲抄诗寄来使,尚能拂席致佳宾”表达了诗人想通过诗歌传达对何郎中的敬仰,以及希望他能继续以文才结交更多优秀的朋友。
后四句“孰知简易归刘向,谁使循良作寇恂”运用典故,将何郎中比作汉代的刘向(以学问渊博著称)和寇恂(以公正廉洁闻名),赞美他的才能和品行。最后两句“他日入东专一壑,少留馀地许为邻”预祝何郎中未来在新的任地如鱼得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希望能有机会与他相邻共事的愿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是对友人的赞扬,也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