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褐守长夜,虚名愧中州
元 · 安熙
被褐守长夜,虚名愧中州。
举杯对明月,顾影念同俦。
消中虽有长,四海嗟横流。
不赖固穷节,孰知身后忧。
商歌咏停云,奈此志莫酬。
三复渊明诗,邈哉此前修。
举杯对明月,顾影念同俦。
消中虽有长,四海嗟横流。
不赖固穷节,孰知身后忧。
商歌咏停云,奈此志莫酬。
三复渊明诗,邈哉此前修。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卧在简陋的居所中,内心充满着对世事的感慨与无奈。首句“被褐守长夜”,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穿着粗布衣裳,夜晚独自守候,暗示了他生活的贫困与艰难。
接着,“虚名愧中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虚名在外而实际生活困苦的矛盾心理,既有对社会名利的讽刺,也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的深深自责与愧疚。
“举杯对明月,顾影念同俦”描绘了诗人借酒浇愁的情景,面对明亮的月光,回望自己的身影,想起了与自己处境相似的人们,进一步深化了孤独与共鸣的主题。
“消中虽有长,四海嗟横流”中的“消中”可能是指疾病或精神上的疲惫,“四海嗟横流”则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诗人感叹于个人的困境与时代的苦难。
“不赖固穷节,孰知身后忧”强调了坚守节操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即使在困境中保持高洁,也无法避免身后留下的遗憾。
“商歌咏停云,奈此志莫酬”引用了商鞅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虽然吟唱着商鞅的歌曲,但志向却无法得到实现,体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最后,“三复渊明诗,邈哉此前修”引用了陶渊明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超越。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