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拆南溟稀过雁,天回绝壁倚牵牛
出处:《秋登大武山》
明 · 叶春及
大武高盘海上浮,登临凉气满浯州。
乘槎漫忆三秋客,濯足遥从万里流。
地拆南溟稀过雁,天回绝壁倚牵牛。
潮声夜落云霞净,缥缈犹疑到十洲。
乘槎漫忆三秋客,濯足遥从万里流。
地拆南溟稀过雁,天回绝壁倚牵牛。
潮声夜落云霞净,缥缈犹疑到十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临大武山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情感。首句“大武高盘海上浮”,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大武山的雄伟壮观,仿佛它漂浮在海面上,暗示着山势之高峻。接着,“登临凉气满浯州”一句,通过感受山巅的凉爽之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乘槎漫忆三秋客,濯足遥从万里流。”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历史人物的怀念。乘槎是指传说中乘木筏上天的神话故事,这里借以表达对古人追求理想、超越现实的向往;濯足则暗示着洗涤心灵,从遥远的地方汲取灵感,寓意着精神上的远行和探索。
“地拆南溟稀过雁,天回绝壁倚牵牛。”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川的壮丽与自然的神奇。南溟指的是南方的大海,稀过的雁群象征着稀少的旅人或过往,绝壁上的牵牛花则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整个画面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力量。
最后,“潮声夜落云霞净,缥缈犹疑到十洲。”诗人以潮声的回响和云霞的净化,渲染了一种超脱世俗、接近仙境的意境。十洲是古代传说中的仙界之地,此处用以形容诗人仿佛穿越了凡尘,达到了一个精神上的至高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以及对精神自由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