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风长日庭院深,有人危坐弦鸣琴
出处:《听人弹琴》
明 · 王鏊
薰风长日庭院深,有人危坐弦鸣琴。
悽其始作履霜操,划然忽造崩山音。
大弦春温小廉折,大小廉温无间歇。
月斜窗户鸿飞高,秋入园林蝉语咽。
抚弦按指忽变之,袅袅馀音如欲绝。
欲绝不绝还丁丁,幽谷幽禽饥啄雪。
黄昏风雨势振天,天青雨歇山娟娟。
衣冠相对坐终日,日与文王孔子相周旋。
烦君试作南薰调,去和虞韶向廊庙。
悽其始作履霜操,划然忽造崩山音。
大弦春温小廉折,大小廉温无间歇。
月斜窗户鸿飞高,秋入园林蝉语咽。
抚弦按指忽变之,袅袅馀音如欲绝。
欲绝不绝还丁丁,幽谷幽禽饥啄雪。
黄昏风雨势振天,天青雨歇山娟娟。
衣冠相对坐终日,日与文王孔子相周旋。
烦君试作南薰调,去和虞韶向廊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听琴时的氛围与情感。诗人王鏊以“薰风长日庭院深”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环境,为听琴场景铺垫了背景。接着,“有人危坐弦鸣琴”,点明了主角正在弹奏古琴,而“悽其始作履霜操,划然忽造崩山音”则描绘了琴声从低沉哀婉逐渐变为激昂壮阔的变化过程,仿佛是从寒霜初降的凄清到山崩地裂的震撼。
“大弦春温小廉折,大小廉温无间歇”进一步展示了琴声的层次感与连贯性,如同春天温暖的大弦与秋日凛冽的小弦交织,形成一种既和谐又富有变化的音乐体验。随着“月斜窗户鸿飞高,秋入园林蝉语咽”,画面转向夜晚,月亮斜挂,鸿雁高飞,秋意渐浓,蝉鸣渐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
“抚弦按指忽变之,袅袅馀音如欲绝。欲绝不绝还丁丁,幽谷幽禽饥啄雪。”这部分描述了演奏者在琴声中的情感起伏与技艺的精湛,余音袅袅,仿佛是即将消逝却又顽强回响的声音,与幽谷中饥饿的鸟儿啄食雪花形成呼应,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最后,“黄昏风雨势振天,天青雨歇山娟娟。衣冠相对坐终日,日与文王孔子相周旋。烦君试作南薰调,去和虞韶向廊庙。”描绘了风雨过后,天空晴朗,山色娟秀,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相对而坐,沉浸在音乐与历史文化的交流之中。诗人邀请对方演奏南薰调,并希望这美妙的音乐能够融入更广阔的庙堂空间,表达了对音乐艺术的崇高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听琴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