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出处:《寓意诗五首 其一》
唐 · 白居易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燄,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燄,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注释
豫樟:一种大型乔木,质地坚硬,用途广泛。明堂:古代帝王举行重要仪式的宫殿。
斤墨:指木工的斧头和墨斗,用于测量和切割木材。
孟冬:农历十月,冬季的第一个月。
陂:山坡。
栋梁:比喻担当重任的人或事物。
粪土英:比喻卑贱而有用的事物。
已矣:完了,结束。
重陈:再次陈述。
翻译
豫樟生长在深山中,要经过七年才能被人所知。它高耸二百尺,树干和分枝都粗壮得可以环绕十个人。
天子要建造明堂,这木材正好符合规格。
工匠们手持工具,测量选材已有计划。
到了冬季草木凋零,山野间燃起熊熊烈火。
疾风助长火焰,从根部烧到每个枝条。
培养这样的木材需三十年,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树干树叶无一幸免。
虽然大地赋予你材质,但天时未到。
还不如那些普通的泥土之花,还有人去采摘。
罢了,不必再重复述说,重复只会让人悲伤。
不悲痛被焚烧的痛苦,只悲叹未及时被采用。
鉴赏
这是一首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不满和悲哀的情感,通过描写大树被砍伐、焚烧的过程来寓意人世间才华的埋没和时机的错过。诗中“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表现了发现的惊喜,而“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则形象地描绘了大树的雄伟。接着“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暗示了对权贵需要的迎合与利用。
然而,到了“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一句,诗意急转,展示了毁灭的景象。“疾风吹猛燄,从根烧到枝”则加重了破坏的力度。紧接着,“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和“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两句,反映出从培育到毁灭的巨大反差,表达了对才华被埋没的哀叹。
最后,“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几句,则深化了诗人的感慨,通过对比普通泥土仍有人珍视,而天赋的才华却因时机不遇而被弃,表达了深切的悲哀和无奈。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情怀的寓意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