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生从予游,秀出西山巅
出处:《送太学生蔡羽归洞庭山》
明 · 湛若水
昔我游太湖,欲访洞庭山。
匪为爱僻绝,自古多隐贤。
翠壁浮大泽,洪涛卷高天。
道阻不可致,怅望二十年。
蔡生从予游,秀出西山巅。
爱之如爱山,神爽超尘凡。
虚无指归路,渺渺在云间。
为我卜角里,先扫茅公坛。
匪为爱僻绝,自古多隐贤。
翠壁浮大泽,洪涛卷高天。
道阻不可致,怅望二十年。
蔡生从予游,秀出西山巅。
爱之如爱山,神爽超尘凡。
虚无指归路,渺渺在云间。
为我卜角里,先扫茅公坛。
鉴赏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诗《送太学生蔡羽归洞庭山》描绘了诗人对太湖和洞庭山的深深向往,以及对友人蔡羽的赞赏。诗中,诗人回忆自己曾游历太湖,意欲探访洞庭山,不是因为偏爱其偏远,而是因其历来是隐士聚集之地,象征着贤能者的隐逸之所。他感叹道路险阻,未能如愿,这份遗憾持续了二十年。
接着,诗人以蔡生为例,赞美他的才华出众,如同西山之巅的秀峰,超凡脱俗。蔡生不仅让诗人喜爱,更像山一样引人敬仰。诗人想象蔡生将归隐于洞庭山,那里的虚无缥缈之路仿佛在云端,暗示着一种超然的境界。最后,诗人恳请蔡生为他在山中选一居所,甚至预先打扫了茅公坛,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言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