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山林懒慢人,家法无检束全文

山林懒慢人,家法无检束

出处:《答和臞仙
清 · 书諴
病愧陶隐居,投簪发亦绿。
只有觅栗儿,门业愁难续。
正似厉人媸,生子遽以烛。
但勿坠先业,那复计荣辱。
惟恐顽若余,碌碌空食粟。
山林懒慢人,家法无检束
痴儿手一经,貌合神不属。
养德应蒙求,明箴先寡欲。
过忧天将坠,多事蛇添足。
愿君惠直言,庶不失刻鹄。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书諴的《答和臞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未能完全脱离尘世的自责。首句“病愧陶隐居”流露出对陶渊明健康状况的同情,同时也暗含自己未能如陶潜般淡泊名利的遗憾。接着,“投簪发亦绿”描绘出诗人头发斑白但仍坚守简朴生活的形象,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无奈。

“只有觅栗儿,门业愁难续”进一步表达了家庭经济的艰难,诗人担忧无法延续家族产业,流露出对未来的忧虑。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比喻,批评那些急于追求功名的人,如同急于点亮蜡烛照亮孩子的丑陋面貌,暗示了对世俗价值观的批判。

诗人告诫自己要保持先辈的美德,不计个人荣辱,同时提醒自己不要像自己一样庸碌无为,只是空耗粮食。他自嘲为“山林懒慢人”,表明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也承认自己缺乏严格的自律。

“痴儿手一经,貌合神不属”描述了自己虽然外表看似专注,但内心并未真正投入,这与修身养德的要求相去甚远。诗人认识到应该追求内在的道德修养,减少欲望,避免过度忧虑和多余的行为。

最后,诗人恳求对方给予坦诚的建议,以免自己误入歧途,希望能像刻鹄(雕琢鸿雁)那样精准地追求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反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