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骧在万里,早已见汗血
出处:《二忠祠》
明 · 黎民表
方伯本庆源,媲先树勋烈。
腾骧在万里,早已见汗血。
剖符古冈州,遇事辄勇决。
冠弁日岌峨,圭璋遽昭晰。
授钺典名藩,赐履遍海澨。
溟浸歼鲸鲵,碉房扫槎蘖。
舞干服三苗,回面靖百粤。
玉麟锡纷纶,铜柱表巀嵲。
石建盖恭谨,冯异功不说。
幽讨从江门,从容榜兰枻。
悯溺吊厓山,蹈海愤始渫。
左辖应未酬,台阶遂中折。
殊勋载盟府,芳猷被邦耋。
念功今神尧,崇祠再昭揭。
秋风汗马趋,夜月皋禽唳。
金貂缀惠文,千秋见臣节。
腾骧在万里,早已见汗血。
剖符古冈州,遇事辄勇决。
冠弁日岌峨,圭璋遽昭晰。
授钺典名藩,赐履遍海澨。
溟浸歼鲸鲵,碉房扫槎蘖。
舞干服三苗,回面靖百粤。
玉麟锡纷纶,铜柱表巀嵲。
石建盖恭谨,冯异功不说。
幽讨从江门,从容榜兰枻。
悯溺吊厓山,蹈海愤始渫。
左辖应未酬,台阶遂中折。
殊勋载盟府,芳猷被邦耋。
念功今神尧,崇祠再昭揭。
秋风汗马趋,夜月皋禽唳。
金貂缀惠文,千秋见臣节。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二忠祠(其二)》是一首颂扬忠臣的诗,以方伯(地方长官)为原型,描绘了一位英勇善战、功勋卓著的将领形象。诗人通过描绘其在万里疆场上的腾跃、剖符立功的场景,展现了其果断勇敢的性格和显赫的军事才能。他不仅镇守边疆,平定叛乱,还深入险境,安抚各地,显示出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力。
诗中提到的“玉麟锡纷纶”、“铜柱表巀嵲”等象征着荣耀与威严,表达了对这位忠臣的崇高敬意。然而,他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晚年遭遇挫折,但其功绩仍然被载入盟府,受到百姓的长久怀念。诗的结尾部分,通过“秋风汗马趋”、“夜月皋禽唳”的画面,寓言了这位忠臣即使在身后,其精神犹在,金貂服饰象征着他的智慧和文采,千秋之下,仍可见其臣子的忠诚节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忠臣形象的生动刻画和对其事迹的深情追忆,赞扬了忠贞不渝的臣子精神,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