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
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
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
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
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
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葛岭初阳台上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深情赞美与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首句“朝寻外湖山,暮踏里湖月”以时间的流转引出对湖山美景的探寻,早晨寻找着外湖的山峦,傍晚踏着里湖的月光归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
接着,“烟水小朝廷,南渡君臣热”一句,将自然景观与历史背景巧妙结合,暗示了南宋时期君臣南迁的历史事件,通过“烟水”、“小朝廷”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湖山非霸图,代谢同驹隙”则进一步揭示了自然与历史的永恒循环,山水并非权力的象征,它们的更迭如同骏马穿过缝隙一般迅速,强调了时间和变化的不可逆转性。
“至今葛岭旁,蜃楼幻金碧”描绘了葛岭边的景象,仿佛海市蜃楼般金碧辉煌,既是对眼前景致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历史遗迹的追忆。
“今日天气寒,凭高风猎猎”转而描写当下,天气寒冷,站在高处感受到凛冽的风,既有对现实环境的描述,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投射。
“钱江背城去,团团一湖白”中“钱江”指的是钱塘江,与“湖”形成对比,钱江奔腾而去,湖面则平静如镜,展现了不同自然景观的特色。
“从知止水清,不共惊涛没”通过“止水”与“惊涛”的对比,表达了对宁静与动荡、稳定与变化之间关系的思考,止水象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而惊涛则代表外界的波动与挑战。
“悠然物外身,眼底惟秋色”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眼中所见唯有秋天的景色,寓意着心灵的纯净与自然的和谐。
“雁背看斜阳,霜天下红叶”描绘了雁群在夕阳下飞行,霜天中的红叶,是自然界的美丽瞬间,也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最后,“莫问半閒堂,草间鸣蟋蟀”以“半閒堂”为题,暗示了诗人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即使是在草间的蟋蟀声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