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法传赏析

赠法传

宋 · 李洪
栴檀林下老支郎,偶汎溪边般若航。
斋钵分抟香积饭,午窗对卧净名床。
云山宴坐千春木,尘境难留三宿桑。
欲结他年莲社友,空门气味觉优长。

拼音版原文

zhāntánlínxiàlǎozhīlángǒufànbiānbānruòháng

zhāifēntuánxiāngfànchuāngduìjìngmíngchuáng

yúnshānyànzuòqiānchūnchénjìngnánliúsān宿sāng

jiéniánliánshèyǒukōngménwèijuéyōucháng

注释

栴檀:一种珍贵的木材,常用于寺庙建筑。
老支郎:年长的僧人。
般若航:比喻智慧的航程。
斋钵:僧人用来盛食物的器皿。
香积饭:供僧人食用的斋饭。
午窗:中午的窗户。
净名床:僧人修行或休息的床铺。
宴坐:静坐冥想。
千春木:象征悠久岁月的树木。
尘境:世俗世界。
三宿桑:指短期停留。
莲社:佛教社团,以莲花为象征。
空门:佛教术语,指僧侣出家的生活。
气味:这里指生活方式或气息。
优长:悠长,长久。

翻译

栴檀林中住着老法师,偶尔乘船在溪边游荡般若之途。
斋戒时分,他分得香积厨中的饭菜,午后的窗户边,静静躺卧在洁净的名僧床上。
在云山间静坐,千年古木作伴,世俗纷扰难以留住他超过三夜。
他期待未来能与莲社的朋友们结缘,觉得出家人的生活气息特别悠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和心境。"栴檀林下老支郎,偶汎溪边般若航",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栴檀树下是一位年迈的道人,他偶尔来到溪边,那里有着可以让他心如止水的“般若航”。这里的“般若”一词,常用以指佛教中的智慧,也暗示了诗中人物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斋钵分抟香积饭,午窗对卧净名床",表现了道人的日常生活,他在斋堂里分配食物和香料,午后则躺在清洁的床榻上休息。这两句不仅展示了道人平淡而有序的生活,更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安逸。

"云山宴坐千春木,尘境难留三宿桑",诗人借“云山宴坐”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同时也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千年古木旁,他宴坐其中,而世间纷争与烦恼却如同过眼云烟,不留痕迹。

"欲结他年莲社友,空门气味觉优长",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愿景和心灵上的满足。他希望在未来的岁月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结成深厚的缘分,就像莲花般清净无染。同时,他也体会到了出世间的“空门”生活带来的悠长而甘甜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修行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心灵净化与精神升华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