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本地风光里,愁掷它方世界中
出处:《戏用方外语示客》
宋 · 陆游
红粟青钱一扫空,笊篱行卖学庞翁。
身居本地风光里,愁掷它方世界中。
剩欲剧谈明不二,谁能太息赏无同。
踞床一喝君闻否,三日犹应觉耳聋。
身居本地风光里,愁掷它方世界中。
剩欲剧谈明不二,谁能太息赏无同。
踞床一喝君闻否,三日犹应觉耳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红粟:比喻财富或珍贵物品。青钱:古代的一种货币,这里泛指钱财。
笊篱:一种竹编的漏斗状器具,用来捞取食物。
庞翁:可能指某位以卖货为生的老人。
它方:他处,远方。
剧谈:深入、热烈的交谈。
明不二:坚持真理,不改变立场。
太息:叹息,表示感慨。
赏无同:欣赏独一无二的事物。
踞床:躺在床上。
君:你。
翻译
满眼的红粟青钱瞬间消失无踪,像庞翁一样用笊篱行街叫卖。身处此地美景之中,心中却忧虑着远方的世界。
我渴望深入交谈,坚持真理不改,但谁又能一同欣赏这份独特呢?
躺在床上大声疾呼,你是否能听见?即使三天后,恐怕你的耳朵还会因这声喊叫而感到震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戏用方外语示客》。诗中,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市井生活的画面。"红粟青钱一扫空",形象地写出货物被迅速买走的情景,犹如一阵风卷残云,暗示了交易的热闹和匆忙。"笊篱行卖学庞翁",庞翁是古代传说中的卖药老人,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像老翁一样在市场上叫卖,寓言性地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世故。
"身居本地风光里,愁掷它方世界中",诗人身处熟悉的环境,心中却忧虑着远方的事物,流露出一种矛盾的情绪,可能是在感叹人生的无奈或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剩欲剧谈明不二,谁能太息赏无同",表达了诗人想要深入交谈的愿望,但又感叹无人能真正理解他的观点,揭示了内心的孤独和追求真理的执着。
最后两句"踞床一喝君闻否,三日犹应觉耳聋",通过夸张的手法,想象自己大声疾呼,即使三天后,听者仍能感受到那震撼,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情感的强烈和话语的力量。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深沉,既有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陆游诗歌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