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婺亦遣卖丝麻,免使呼号怨乡里
出处:《残岁行》
明 · 欧大任
北风残岁夜不止,茅屋哭声愁满耳。
野人篱落少炊烟,时向山樊拾荆杞。
连年荒歉困征求,富者卖田贫卖子。
府帖催科减折收,县家督责严驱使。
左江征戍半未归,老稚何人托生死。
陇上方嗟旧业荒,仓中催纳新粮起。
里胥乘势横索钱,升斗不容相汝尔。
孤婺亦遣卖丝麻,免使呼号怨乡里。
昨朝复闻贼近村,贾客渔翁五路奔。
白昼鸣锣向墟市,黄昏上屋攫鸡豚。
吁嗟往岁多馀积,今岁辛勤饭不得。
父老犹思弘治时,乐岁官清无盗贼。
南国书生破褐寒,临风三叹益悲酸。
尺书不得干明主,何日苍生有环堵。
迎新履庆在明朝,残岁萧条泪如雨。
野人篱落少炊烟,时向山樊拾荆杞。
连年荒歉困征求,富者卖田贫卖子。
府帖催科减折收,县家督责严驱使。
左江征戍半未归,老稚何人托生死。
陇上方嗟旧业荒,仓中催纳新粮起。
里胥乘势横索钱,升斗不容相汝尔。
孤婺亦遣卖丝麻,免使呼号怨乡里。
昨朝复闻贼近村,贾客渔翁五路奔。
白昼鸣锣向墟市,黄昏上屋攫鸡豚。
吁嗟往岁多馀积,今岁辛勤饭不得。
父老犹思弘治时,乐岁官清无盗贼。
南国书生破褐寒,临风三叹益悲酸。
尺书不得干明主,何日苍生有环堵。
迎新履庆在明朝,残岁萧条泪如雨。
鉴赏
这首《残岁行》描绘了明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北风凛冽、残岁难眠的夜晚,茅屋中传出的哭声和愁绪,以及野外稀疏的炊烟,暗示了百姓生活的困苦。
诗中通过“连年荒歉”、“富者卖田贫卖子”、“府帖催科减折收”等描述,揭示了政府苛政与自然灾害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同时,通过“左江征戍半未归”、“陇上方嗟旧业荒”等句子,反映了战争与土地荒芜的现实,进一步凸显了时代的动荡不安。
接着,诗人描绘了地方官员利用权力横征暴敛,百姓在“升斗不容相汝尔”的困境中挣扎求生的场景。同时,诗中也提到了民间的反抗行为,“白昼鸣锣向墟市,黄昏上屋攫鸡豚”,展现了百姓在极端困难下的无奈之举。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于过去“弘治时”官清民安的怀念,以及对于未来“迎新履庆在明朝”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于当前社会状况的深深忧虑和对改变现状的渴望。“南国书生破褐寒,临风三叹益悲酸”,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整体而言,《残岁行》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也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公正的强烈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