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倚玉人何在,为箕事渺然全文

倚玉人何在,为箕事渺然

出处:《初五日
明 · 吴与弼
宝应逢重午,甥门忆往年。
形容愁里异,时序梦中迁。
倚玉人何在,为箕事渺然
客窗吟不寐,展转曙钟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吴与弼在明朝初五日端午节时的内心感受和思绪。诗中充满了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情境的感慨。

首句“宝应逢重午”点明地点与节日,端午节在古代是重要节日之一,常与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相关联。接着,“甥门忆往年”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尤其是与亲人共度端午节的美好记忆。

“形容愁里异”一句,诗人通过“愁”字,透露出内心的忧郁与不同寻常的感受,暗示了当前境遇与以往的不同,可能是因为人事变迁或是生活中的某种变故所致。“时序梦中迁”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波动,仿佛在梦中体验着四季更迭,难以把握现实。

“倚玉人何在”一句,使用了“玉人”这一形象化的比喻,可能指的是心爱之人或理想中的美好事物,表达了诗人对失去之物的怀念与追寻。“为箕事渺然”,“箕”在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目标或追求,而“渺然”则表达了对这些目标实现可能性的渺茫感。

最后,“客窗吟不寐,展转曙钟天”描绘了诗人深夜未眠,在客居他乡的小窗前吟诵诗歌的情景。窗外的曙光已现,但诗人的心绪依旧难以平复,充满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变迁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