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划然里,犹露祖生鞭
出处:《寄题郭汉卿琴堂》
宋 · 杨万里
著眼飞鸿外,欹巾韵磬边。
半忘今古操,岂校有无弦。
自适何须妙,能听也则贤。
如何划然里,犹露祖生鞭。
半忘今古操,岂校有无弦。
自适何须妙,能听也则贤。
如何划然里,犹露祖生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寄题郭汉卿琴堂》。诗中流露出浓郁的书卷气息和对古典音乐的深厚情感。
"著眼飞鸿外,欹巾韵磬边":诗人将目光投向远方,仿佛能听见天际鸿飞的声音,而郭汉卿琴堂内则回响着古琴的悠扬旋律。这里展示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之情怀和对音乐的敏锐感知。
"半忘今古操,岂校有无弦":诗人似乎已经忘却了现实与历史之间的界限,甚至质疑是否还有琴弦存在,这是对传统文化和艺术传承的一种深刻体悟。
"自适何须妙,能听也则贤":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音乐鉴赏的高标准,只有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和欣赏这种古雅的琴声。
"如何划然里,犹露祖生鞭":最后两句透露出一种对过去文化遗产的留恋,甚至是对那些曾经辉煌时代的追忆。在这里,“祖生鞭”象征着历史的印记和古人智慧的传承。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更表达了一种文化的自觉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