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所以圣王不下榻,康民阜物成丰功全文

所以圣王不下榻,康民阜物成丰功

出处:《近观歌
明 · 曹于汴
近以观远,人以观天。
我以观物,后以观前。
小以亲巨,偏以观全。
粗以观细,显以观玄。
枝头一珠露,万古包鸿濛。
鸿濛不缘腐草隔,仍向秋萤见化工。
一呼天地始,一吸天地终。
所以圣王不下榻,康民阜物成丰功

鉴赏

这首诗《近观歌》由明代诗人曹于汴所作,其深邃的哲理与独特的视角令人赞叹。

“近以观远,人以观天”,开篇即揭示了观察世界的方法论,强调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可以洞察深远的道理,而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更应以广阔的视角审视宇宙。接下来,“我以观物,后以观前”则进一步阐述了个体与历史的关系,表明个人的观察不仅限于当下,还应包含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小以亲巨,偏以观全”则指出,即使是细微之处也能反映整体的面貌,局部的观察同样能揭示全局的真相。“粗以观细,显以观玄”则强调了从宏观到微观、从表面现象到内在本质的观察方法,体现了诗人对事物多维度、多层次理解的追求。

“枝头一珠露,万古包鸿濛”一句,以露珠在枝头的短暂存在,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循环与无穷变化,表达了时间的无尽与宇宙的浩瀚。“鸿濛不缘腐草隔,仍向秋萤见化工”则通过对比腐草与秋萤,揭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奇妙联系,以及自然界中蕴含的创造与转化之力。“一呼天地始,一吸天地终”将宇宙的诞生与终结浓缩于呼吸之间,形象地描绘了天地万物的生成与消亡过程,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

最后,“所以圣王不下榻,康民阜物成丰功”总结了圣王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为民众带来福祉,成就丰功伟业。这不仅是对古代圣贤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与憧憬。

整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生命、宇宙等多重层面的独到见解,既富有诗意又富含哲理,是明代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