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曾向鹅湖着两眸,鹅溪书屋又谁修全文

曾向鹅湖着两眸,鹅溪书屋又谁修

出处:《题鹅溪书屋
明 · 林光
曾向鹅湖着两眸,鹅溪书屋又谁修
频年未了惟诗债,尽日堪看是活流。
庭草翠深空阁雨,梦魂凉浸碧山秋。
瘦筇莫厌溪桥僻,朝市尘氛易白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鹅溪书屋的深情凝望与感慨。首联“曾向鹅湖着两眸,鹅溪书屋又谁修”以鹅湖和鹅溪书屋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熟悉与怀念,同时也引出了对修缮者的疑问,营造了一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氛围。

颔联“频年未了惟诗债,尽日堪看是活流”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他感叹于多年未能完成的诗歌创作(诗债),却在每日的观察中找到了生活的真谛(活流),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执着与对生活细节的敏感。

颈联“庭草翠深空阁雨,梦魂凉浸碧山秋”通过庭草、空阁、雨滴、碧山、秋色等意象,构建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忧郁的场景,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境之中,感受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尾联“瘦筇莫厌溪桥僻,朝市尘氛易白头”则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向往。瘦筇(竹杖)代表了简朴的生活方式,溪桥僻静象征着远离世俗的宁静之地,而“朝市尘氛易白头”则暗示了在繁忙都市中生活的疲惫与衰老,强调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艺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