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觉儒冠多误身,聊工传写养偏亲
出处:《赠画师郭叔詹》
宋 · 李吕
蚤觉儒冠多误身,聊工传写养偏亲。
丹青游戏臻能事,造化生成羡逼真。
笔下岂皆行路辈,眼中谁是筑岩人。
会当诏作云台像,画手惟君妙入神。
丹青游戏臻能事,造化生成羡逼真。
笔下岂皆行路辈,眼中谁是筑岩人。
会当诏作云台像,画手惟君妙入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儒冠:读书人的帽子,代指读书人。误身:耽误自己的人生道路。
丹青:中国画的两种基本颜色,这里泛指绘画艺术。
造化:自然界的创造者,这里指大自然。
筑岩人:擅长雕刻山岩的艺术家。
云台像:古代朝廷为表彰功臣而设立的画像。
画手:画家。
妙入神:技艺高超,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翻译
早早地意识到读书人常因学问误了自己的前程,姑且以书画来供养家人。在绘画中寻求乐趣,技艺精湛,让人赞叹其作品逼真如大自然所生。
并非所有笔下的形象都是路人,谁又能说眼前的就是雕刻山岩的高手呢?
将来应当被召去绘制朝廷的功臣画像,画家之中,只有你技艺高超,入神入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吕所作,题为《赠画师郭叔詹》。诗中表达了对画师郭叔詹高超艺术技巧的赞美之情。
"蚤觉儒冠多误身,聊工传写养偏亲。" 这两句描绘了画师在细腻刻画人物服饰上的用心与功夫,将其比作蚤蟊般小心翼翼地处理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对艺术的专注与热爱。
"丹青游戏臻能事,造化生成羡逼真。" 这两句则赞扬画师在色彩运用上的高超技艺,其作品栩栩如生,使人难以分辨真假,彷彿有神仙之笔触。
"笔下岂皆行路辈,眼中谁是筑岩人。" 这两句通过比喻来形容画师的笔力雄健,每一笔都似在山水之间行走,创造出如同自然界一般的壮丽景象。
"会当诏作云台像,画手惟君妙入神。"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郭叔詹艺术造诣的最高赞誉,将其比作能与天上神仙共同创作云中楼阁般伟大,其绘画之手已达到了与神灵交流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形象,展现了李吕对郭叔詹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与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