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看车马,徐徐过庙墙
出处:《仲春陪祀先师于太学》
明 · 刘大夏
吾道乾坤大,神功宇宙长。
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
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
制从天上下,诚在币先将。
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
炉烟环殿袅,庭燎烛天煌。
飒沓韶钧奏,清芬黍稷芳。
舞容辉俎豆,歌吹杂笙簧。
肃肃神如在,颙颙气若藏。
致恭三献爵,饮福再升堂。
遥听青衿赞,稀闻玉佩锵。
松阴移晓月,人影散寒霜。
回首看车马,徐徐过庙墙。
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
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
制从天上下,诚在币先将。
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
炉烟环殿袅,庭燎烛天煌。
飒沓韶钧奏,清芬黍稷芳。
舞容辉俎豆,歌吹杂笙簧。
肃肃神如在,颙颙气若藏。
致恭三献爵,饮福再升堂。
遥听青衿赞,稀闻玉佩锵。
松阴移晓月,人影散寒霜。
回首看车马,徐徐过庙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仲春时节,刘大夏陪同祭祀先师于太学的庄严场景。诗中以“吾道乾坤大,神功宇宙长”开篇,表达了对天地间大道与神灵力量的敬畏之情。接着,“六经垂宪典,百世乐虞唐”两句,赞美了儒家经典对于后世的深远影响和带来的长久福祉。
“圣主崇殷礼,春丁启旧章”点明了皇帝对传统礼仪的尊崇,并在春季开始新的祭祀仪式。接下来的“斗柄回霄汉,黉宫列冕裳”描绘了天空与学府的景象,斗转星移,学宫内学者们身着礼服,庄严肃穆。
“炉烟环殿袅,庭燎烛天煌”通过炉烟缭绕和灯火通明的景象,展现了祭祀时的神圣氛围。随后,“飒沓韶钧奏,清芬黍稷芳”描述了音乐与香气的和谐,以及祭品的香气弥漫。
“舞容辉俎豆,歌吹杂笙簧”则描绘了舞蹈与音乐交织的场景,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器皿)在舞动中显得更加辉煌。最后,“肃肃神如在,颙颙气若藏”表达了祭祀时的虔诚与敬畏,神灵仿佛在场,人们的心中充满了庄重与平静。
“致恭三献爵,饮福再升堂”描述了祭祀仪式中的具体环节,恭敬地献上三次酒爵,然后再次进入殿堂接受祝福。通过“遥听青衿赞,稀闻玉佩锵”表现了学子们的赞颂声与玉佩的清脆响声,增添了仪式的庄重感。
“松阴移晓月,人影散寒霜”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松树的阴影随着月亮移动,人们在寒冷的霜中散去。最后,“回首看车马,徐徐过庙墙”以远眺的视角结束,车马缓缓经过庙墙,象征着祭祀活动的结束与人们对先师的敬仰之情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祭祀先师的盛大场面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意义,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