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津恐失,归路奈愁何
缆牵仍击汰,棹辍且随波。
窃慕太公钓,犹钦孺子歌。
野风散兰杜,潭影翳藤萝。
曲岸行逾近,支流入转多。
虫鱼冲艇跃,鹅鹳狎人过。
渐觉傍洲退,回看远岫罗。
诡容缘爽出,逸思向空摩。
严子濑若此,秦人源匪他。
再来津恐失,归路奈愁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台河泛舟至凤岩的自然之旅,充满了对山水美景的赞美与对古代贤士的追慕之情。
首句“尝蓄水云兴,兹乘风日和”,开篇即点明了诗人蓄势待发的心情,等待着乘风破浪的时刻,而此刻正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为这次旅行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接下来,“缆牵仍击汰,棹辍且随波”描绘了诗人泛舟时的动作与状态,缆绳轻轻牵动,桨偶尔击打水面,船随着波浪自由地漂荡,生动展现了水上的动态美。
“窃慕太公钓,犹钦孺子歌”则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贤士的敬仰之情,太公钓鱼的故事以及孺子的歌声,都成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与追求。
“野风散兰杜,潭影翳藤萝”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野风中飘散着兰花与杜鹃的香气,潭水倒映着藤萝的影子,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
“曲岸行逾近,支流入转多”描述了河流的曲折与分支,诗人随着水流逐渐接近岸边,同时发现更多的支流,增加了探索的乐趣。
“虫鱼冲艇跃,鹅鹳狎人过”则描绘了水中生物的活跃场景,虫鱼在小船上跳跃,鹅鹳悠闲地从人身边飞过,增添了旅途的生动与趣味。
“渐觉傍洲退,回看远岫罗”表现了诗人随着河流的流动,逐渐远离了岸边,回望时只见远处山峦如画,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广阔。
“诡容缘爽出,逸思向空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思绪飘渺于空中。
“严子濑若此,秦人源匪他”将眼前的景象与历史上的名胜相联系,暗示了诗人对古人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最后,“再来津恐失,归路奈愁何”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留恋与不舍,担心下次再来时会找不到相同的起点,对归途的愁绪也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依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风光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古代贤士的崇敬,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