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沉多少,霜钟鸣未曾
出处:《枕上听雨一首》
明 · 黄省曾
檐头滴九月,枕上听孤灯。
木叶沉多少,霜钟鸣未曾。
故茅初识漏,新谷忽愁升。
嘶马门前过,令人感夙兴。
木叶沉多少,霜钟鸣未曾。
故茅初识漏,新谷忽愁升。
嘶马门前过,令人感夙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雨声中,诗人独卧枕边所感受到的宁静与深沉。首句“檐头滴九月”以“滴”字生动地刻画出秋雨绵绵不绝的情景,将季节的变换与自然界的细微变化巧妙融合。接着,“枕上听孤灯”,通过“孤”字强调了环境的孤独与静谧,营造出一种深夜独处的氛围。
“木叶沉多少,霜钟鸣未曾”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寂静与凄美。落叶随风飘零,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而霜钟的未鸣,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的景象,也蕴含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故茅初识漏,新谷忽愁升”则表达了对过往与未来的感慨。旧屋的漏水声唤起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而新谷的丰收却引发了对未来的忧虑。这种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
最后,“嘶马门前过,令人感夙兴”以马蹄声的远去,引出了对早起劳作的感慨。这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勤勉与时间流逝的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时间流逝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