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台基上,飞鸟不至泊
出处:《经鹤台》
唐 · 苏拯
筑台非谓贤,独聚乘轩鹤。
六马不能驭,九皋欲何托。
一旦敌兵来,万民同陨濩。
如何警露禽,不似衔环雀。
一物欲误时,众类皆成恶。
至今台基上,飞鸟不至泊。
六马不能驭,九皋欲何托。
一旦敌兵来,万民同陨濩。
如何警露禽,不似衔环雀。
一物欲误时,众类皆成恶。
至今台基上,飞鸟不至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筑台:建造高台。贤:贤能。
乘轩鹤:乘车的仙鹤,象征高洁之士。
六马:比喻强大的力量。
九皋:广阔无边的沼泽,象征广阔的天地。
敌兵:敌人军队。
陨濩:灾难降临。
警露禽:报晓的鸟儿。
衔环雀:古代传说中报恩的小鸟。
一物:一个事物。
众类:同类事物。
台基:高台的基础。
飞鸟不至泊:飞鸟不愿停留。
翻译
建造高台并非显示贤能,而是独自聚集了乘车的仙鹤。即使有六匹马拉车也无法驾驭,它想要寄托在何处呢?
一旦敌军来袭,黎民百姓将一同陷入灾难。
为何不能像报晓的鸟儿那样警示众人,反而像衔环报恩的雀鸟一样被误解?
一个事物如果误入歧途,会影响到同类的整体形象。
直到如今,那座高台的遗址上,连飞鸟都不愿停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废和警示的景象。开篇“筑台非谓贤,独聚乘轩鹤”表明修建高台并不代表智慧,只是孤独地聚集着天上的仙鹤。这两句既抒写了空虚无用的情形,也隐含对权力者追求虚幻目标的讽刺。
接着,“六马不能驭,九皋欲何托”用古代皇帝巡狩的典故,表达了力量再大也无法驾驭局势,高台再多也不足以依靠。这里所用的“六马”和“九皋”都是强调数量,但实际上是无力的象征。
第三句“我旦敌兵来,万民同陨濩”则转向战争的破坏性,一旦战乱爆发,人民将遭受巨大的灾难。这一句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如何警露禽,不似衔环雀”中,“警露禽”指的是用猎取物以示众人,这里比喻政治上的警示,告诫人们远离奢侈与腐败。而“不似衔环雀”则是通过鹤衔环的形象来表达自然界对人类行为的无言谴责。
“一物欲误时,众类皆成恶”这一句表达了单一错误或贪婪欲望如何引发连锁反应,使得其他事物也随之走向邪恶。这是对权力者和统治集团的批判,他们的个人欲望往往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
最后,“至今台基上,飞鸟不至泊”则是全诗的总结。尽管高台已经建成,但如同曾经的荒废一样,现在连飞鸟也不再光顾,这是对过去行为最好的注脚,也反映了自然界对于人为行为的冷漠和排斥。
这首诗通过对高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权力、战争与贪婪的深刻批判,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