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
出处:《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
唐 · 白居易
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
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
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检名看。
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
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检名看。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我沿着崎岖的松岭寻找道路,一步一步探寻花开的杏坛。白石先生的居所有个小而神秘的洞穴,那里有黄芽姹女修炼的大还丹。
常常感叹东郭处千家万户的坟冢,希望能从西山求得五色仙丹。
只怕长生不老需要记载在册,我要在仙台查看是否有我的名字。
注释
行行:行进的每一步。觅路:寻找道路。
缘:因为,由于。
松峤:高耸的松树覆盖的山岭。
步步:每一步。
寻花:寻找花朵。
杏坛:古代教育的场所。
白石先生:可能指代隐士或修道者。
小有洞:有个小而幽深的洞穴。
黄芽姹女:道教术语,指修炼中的灵丹妙药。
常悲:常常感到悲伤。
东郭:城东的居民区。
千家冢:众多的坟墓。
欲乞:希望乞求。
西山五色丸:西山的传说中的仙丹。
但恐:只怕,唯恐。
长生须有籍:长生不老必须在生死簿上有记载。
仙台:神话中的神仙居所。
检名看:查看名字是否被记录。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道家长生久视之境界的向往和探索。全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仙境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行行觅路缘松峤,步步寻花到杏坛"这两句,描写诗人在山中漫游的情景,通过寻找道路和赏花的动作,表现出对自然之美的享受和探索的欲望。这里的“松峤”和“杏坛”,都是隐喻仙境或道家的修炼场所。
"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姹女大还丹"这两句,提到的是道家修炼的秘诀和法门。"白石先生"可能指代某位得道之人,而"黄芽姹女"则是仙界中的人物形象,"小有洞"和"大还丹"分别暗示了不同层次的修炼成果。
"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凡尘生活的感慨与对仙药的渴望。"东郭千家冢"象征着世间的生命轮回和无常,而"西山五色丸"则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之药。
最后两句"但恐长生须有籍,仙台试为检名看"表达了诗人对长生的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似乎在询问是否有资格得到长生之果。这里的“仙台”应是仙界的象征,而“检名看”则是比喻地考察自己是否配得上仙界的标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道家修炼法门的提及,表现了诗人对长生不老之境界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升华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