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仍郁热,徒御苦炎氛
出处:《途中苦热作》
明 · 区大相
征途仍郁热,徒御苦炎氛。
节去金犹伏,烟来林更焚。
汗流如带浴,颜赭似含醺。
赤日冲炎嶂,青天堕火云。
雪山徒自远,冰井竟空闻。
何必朱鸢塞,方为老汉军。
节去金犹伏,烟来林更焚。
汗流如带浴,颜赭似含醺。
赤日冲炎嶂,青天堕火云。
雪山徒自远,冰井竟空闻。
何必朱鸢塞,方为老汉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炎热征途中的艰苦情景。首联“征途仍郁热,徒御苦炎氛”直接点明了环境的酷热,让随行之人也深受其苦。接着,“节去金犹伏,烟来林更焚”运用比喻手法,将阳光比作火焰,形象地表现了烈日的炙烤,树木仿佛在燃烧,营造出一种极端炎热的氛围。
“汗流如带浴,颜赭似含醺”进一步描绘了人物在酷热下的状态,汗水如河流般流淌,脸颊被晒得通红,如同醉酒一般。这不仅展现了身体的反应,也暗示了内心的疲惫与煎熬。
“赤日冲炎嶂,青天堕火云”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太阳比作冲破山嶂的火焰,天空仿佛坠落了火云,强调了天气的极端炎热。最后,“雪山徒自远,冰井竟空闻”则表达了对清凉之物的渴望,即使雪山遥远,也无法带来一丝凉意,连传说中的冰井也似乎失去了功效,凸显了环境的恶劣。
“何必朱鸢塞,方为老汉军”以反问句收尾,暗含讽刺之意,似乎在说,不必等到像朱鸢塞那样的极端情况,行军途中就已经饱受酷热之苦,表达了对战争中艰苦条件的不满和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生动地展现了行军途中酷热难耐的场景,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物的身心状态,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