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舟如屋学张融,泊棹清言暂肯同
出处:《李惟实枉过既去诒诗次韵作答》
明 · 欧大任
扁舟如屋学张融,泊棹清言暂肯同。
诗在我惟歌小国,赋成君不问司空。
挐音坛下今虚远,剑说庭中已自雄。
一斗槽床宁少住,但能双目送飞鸿。
诗在我惟歌小国,赋成君不问司空。
挐音坛下今虚远,剑说庭中已自雄。
一斗槽床宁少住,但能双目送飞鸿。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欧大任对友人李惟实来访后留下的诗作的回应。诗中充满了文人雅士的风范与情趣。
首联“扁舟如屋学张融,泊棹清言暂肯同”,以张融的典故起笔,形象地描绘了友人驾着像小屋一样的扁舟来访,两人在清静的环境中交谈的情景。这里运用了比喻和典故,既展现了友人的风度,也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颔联“诗在我惟歌小国,赋成君不问司空”,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专注与自信。他声称自己的诗歌只关注小国的风土人情,而对方(即友人)则不需询问关于官职(司空)的事务,暗示了他们之间的交往超越了世俗的功利,更注重心灵的交流与精神的契合。
颈联“挐音坛下今虚远,剑说庭中已自雄”,通过“挐音坛”和“剑说庭”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境界的主题。挐音坛象征着高雅的音乐殿堂,现在显得空旷遥远;剑说庭则暗示着剑术的演练之地,如今已展现出雄壮之气。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力量。
尾联“一斗槽床宁少住,但能双目送飞鸿”,以“一斗槽床”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愿意暂时停留,享受与友人的相聚时光,同时“双目送飞鸿”则寄托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这一联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超越物质、追求精神共鸣的深厚友谊,以及对艺术、自然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