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中视亭外,畏涂尘眯眼
出处:《寄题徐虞卿醒心亭》
宋 · 陈造
人间声利场,疾驰不知反。
营营计毫末,一益昧百损。
徐侯大雅士,探道自其本。
策勋虚明地,外累不待遣。
出能同光尘,归念寄萧散。
著亭得胜处,竹茂水清浅。
亭中视亭外,畏涂尘眯眼。
翛然得此心,万化无馀蕴。
老我尚问津,人与室俱远。
向来卜邻计,欲舞叹袖短。
会当寻此盟,蔬饭同茗椀。
洒落无何游,共阅世沈湎。
营营计毫末,一益昧百损。
徐侯大雅士,探道自其本。
策勋虚明地,外累不待遣。
出能同光尘,归念寄萧散。
著亭得胜处,竹茂水清浅。
亭中视亭外,畏涂尘眯眼。
翛然得此心,万化无馀蕴。
老我尚问津,人与室俱远。
向来卜邻计,欲舞叹袖短。
会当寻此盟,蔬饭同茗椀。
洒落无何游,共阅世沈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声利场:名利争夺的场所。疾驰:快速奔跑。
营营:忙碌、计较。
毫末:极小的事物。
徐侯:诗人自指或赞美的人物。
探道:探寻真理。
策勋:建立功绩。
外累:外在的牵累。
萧散:心境宁静。
著亭:建造亭子。
畏涂尘:担心世俗尘埃。
翛然:自由自在。
问津:寻求、向往。
卜邻:选择邻居。
袖短:比喻时间匆促。
盟:志同道合的伙伴。
蔬饭:简朴饮食。
沈湎:沉迷、陶醉。
翻译
在这充满名利争夺的世界里,人们飞快奔跑却忘了回头。他们忙于微小的算计,只看到一点好处,却忽略了百倍的损失。
徐侯是个高雅的人,他探寻真理从根源出发。
他的功绩如明亮之地,没有外在的牵累。
他出门能与众人平等,回家后心境宁静。
他在风景优美的亭子建屋,那里竹林茂盛,流水清澈。
在亭中眺望,却担心世俗的尘埃迷了眼。
他悠然自得,看透万物变化,心中无多余杂念。
即使年老,他还向往这样的生活,远离尘嚣。
当初选择邻居的计划,如今感叹时间匆匆,袖口太短。
将来定要寻找这样的伙伴,共享粗茶淡饭和品茗时光。
我们自由自在地游历,共同沉醉于世间繁华。
鉴赏
这首宋诗《寄题徐虞卿醒心亭》是陈造所作,通过对人间名利场的批判和对徐虞卿高尚品格的赞赏,表达了诗人对淡泊生活的向往。首句“人间声利场,疾驰不知反”揭示了世人忙于追逐名利而忽视内心反思的现象。接下来,“营营计毫末,一益昧百损”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短视和损失。
诗人赞赏徐虞卿为“大雅士”,他能深入探究事物的根本,不被外在功名所累,“策勋虚明地,外累不待遣”。他的生活态度既光彩照人又超脱世俗,回归自然,“出能同光尘,归念寄萧散”。他在醒心亭中找到一处宁静之地,竹林清泉,环境宜人,“著亭得胜处,竹茂水清浅”。
诗人感叹自己虽年老但仍渴望这样的生活,与外界纷扰渐行渐远,“老我尚问津,人与室俱远”。他回忆起过去想与徐虞卿结邻的初衷,希望能共享朴素的生活,“会当寻此盟,蔬饭同茗碗”。最后,诗人表达出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愿与朋友一起度过沉醉于世事的岁月。
整首诗以鲜明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世俗浮华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