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旌向明发,戒舟遵江津
出处:《抚州舟中》
明 · 陈洪谟
使旌向明发,戒舟遵江津。
岂不爱飞鞚,念此民力勤。
天风若相助,片帆无逡巡。
两日亦短晷,倏踰盱江滨。
不闻烝徒苦,且远车马尘。
一念岂有济,作则由吾身。
充类冀同志,吾言非矫情。
岂不爱飞鞚,念此民力勤。
天风若相助,片帆无逡巡。
两日亦短晷,倏踰盱江滨。
不闻烝徒苦,且远车马尘。
一念岂有济,作则由吾身。
充类冀同志,吾言非矫情。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洪谟所作的《抚州舟中》。诗中描绘了诗人乘船前往抚州途中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首句“使旌向明发,戒舟遵江津”描绘了船只在黎明时分出发的情景,诗人亲自督舟,显示出对此次行程的重视。接着“岂不爱飞鞚,念此民力勤”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的关切,他虽爱自由驰骋,但更挂念于百姓辛劳。诗人以“天风若相助,片帆无逡巡”表达希望自然界的帮助,使得船只能够顺利前行,不拖延时间。
“两日亦短晷,倏踰盱江滨”描述了旅程的短暂与迅速,两天的时间便穿越了盱江。然而,诗人并未沉浸于旅途的快速,而是“不闻烝徒苦,且远车马尘”,关注的是沿途百姓的生活状态,希望他们不受劳役之苦,远离尘嚣。
最后,“一念岂有济,作则由吾身”表明诗人意识到改变现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从自身做起。他希望自己的言行能激励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为改善民生而努力,而非空谈或矫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自身责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