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我多慷慨,穷檐时见临
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
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沈沈。
一门百夫守,无籍不可寻。
晶光荡相射,旗戟翩以森。
迁延乍却走,惊怪靡自任。
举头看白日,泣涕下沾襟。
朅来游公卿,莫肯低华簪。
谅非轩冕族,应对多差参。
萍蓬风波急,桑榆日月侵。
奈何从进士,此路转岖嵚。
异质忌处群,孤芳难寄林。
谁怜松桂性,竞爱桃李阴。
朝悲辞树叶,夕感归巢禽。
顾我多慷慨,穷檐时见临。
清宵静相对,发白聆苦吟。
采兰起幽念,眇然望东南。
秦吴修且阻,两地无数金。
我论徐方牧,好古天下钦。
竹实凤所食,德馨神所歆。
求观众丘小,必上泰山岑。
求观众流细,必泛沧溟深。
子其听我言,可以当所箴。
既获则思返,无为久滞淫。
卞和试三献,期子在秋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孟生:指孟子。咸池音:比喻深远的音乐。
熏风琴:和煦的琴声,象征和谐安宁。
九重:指皇宫的层次。
一门百夫守:形容宫廷守卫众多。
晶光:光芒。
旗戟:旗帜和兵器。
朅来:往昔,过去。
华簪:华丽的官帽。
异质:与众不同的品质。
孤芳:独自芬芳的花。
竹实:竹子的果实,象征高洁。
德馨:品德高尚。
众丘小:众多小山。
泰山岑:泰山之巅。
众流细:众多河流。
沧溟深:大海深处。
所箴:规劝,批评。
秋砧:秋天的捣衣声,象征收获和期待。
翻译
孟生是江海之士,外貌古朴内心也古朴。他常读古人的书,认为古代的道理现今依然适用。
创作了三百首诗,深沉如咸池的乐音。
骑着驴来到京都,想弹奏和煦的琴声。
哪知天子居所深邃,重重宫门压抑沉闷。
宫廷守卫众多,身份难以查证。
光芒交错映照,旗帜兵戈森然有序。
犹豫不决时忽而离去,惊讶不已无法自持。
抬头望向白日,泪水滑落衣襟。
试图游说公卿,无人愿意降低身份。
他并非贵族出身,应对言行多有差异。
人生如浮萍,命运多舛,时光匆匆流逝。
为何要追求进士之路,如此崎岖坎坷。
异质之人难以融入群体,孤芳自赏难以在树林中生存。
谁会怜惜松桂的品性,人们更爱桃李的阴凉。
早晨悲伤告别树叶,傍晚感慨归巢的鸟儿。
看着自己身处困境,时常感叹屋檐下的孤独。
深夜静坐相对,白发倾听苦涩的吟唱。
采兰花引发深思,遥望东南方向。
秦吴两地遥远且交通不便,金钱难以衡量距离。
我认为徐方的官员,因喜好古道而受人敬仰。
竹实是凤凰的食物,美德能吸引神灵。
想要见识众山之小,必登泰山之巅。
若想了解大河,需泛舟沧海深处。
你应聆听我的话,作为你的规劝。
得到后应思归,不要长久停留。
卞和多次献玉,期待你的才华在秋天的砧声中展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孟蜀的高洁品格和他的文学成就。开篇即以“古貌又古心”四字,勾勒出孟蜀的超凡脱俗之象,既有古人的风范,也怀着古人的高尚情操。接着,“尝读古人书,谓言古犹今”表达了诗人对古籍的浓厚兴趣和深刻理解,他认为古代的言论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则展示了孟蜀在文学上的成就,写下了三百余首诗歌,其风格沉稳深远,如同潺潺溪流,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诗中的“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则是对孟蜀入朝求取功名的描写,他希望能够在朝廷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就如同弹奏古琴一般。
然而,接下来的“岂识天子居,九重郁沈沈”表达了诗人对于封建皇权的质疑和不满,天子的宫殿深不可测,守门者众,却又无法窥见其真实面貌。紧接着,“一门百夫守,无籍不可寻”则是对这种权力中心严密守卫和信息封锁的描绘。
诗中后半部分通过“晶光荡相射,旗戟翩以森”等句子,形象地展示了孟蜀面对困境时的坚持与选择。他虽然遭遇挫折,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和理想,不愿随波逐流。
整首诗通过对孟蜀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品格的精神内核,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诗中的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不凡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