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出处:《七言四韵十六首 其四》
宋 · 张伯端
此法真中妙更真,都缘我独异于人。
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神功运火非终夕,现出深潭日一轮。
自知颠倒由离坎,谁识浮沉定主宾。
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
神功运火非终夕,现出深潭日一轮。
注释
此法:这种方法。真中妙:奇妙无比。
更真:更显得真实。
都缘:全是因为。
我独异于人:我与他人不同。
自知:自己知道。
颠倒:混乱。
由离坎:源于阴阳失衡。
谁识:谁能理解。
浮沉:沉浮。
定主宾:主导力量。
金鼎:炼丹的器具。
欲留:试图留住。
朱里汞:朱砂般的精华。
玉池:象征清静的池塘。
先下:首先。
水中银:水中银色的灵性。
神功:神奇的功法。
运火:运用火焰。
非终夕:并非一夜之间。
现出:显现。
深潭:深水潭。
日一轮:一轮明亮的日轮。
翻译
这种方法真是奇妙无比,全因我独自与众不同。自己深知混乱源于阴阳失衡,谁能理解沉浮中的主导力量。
试图在金鼎中留住朱砂般的精华,首先让玉池接纳水中银色的灵性。
神妙的功法运用火焰并非一夜之间,最终显现的是深潭中一轮明亮的日轮。
鉴赏
此诗为北宋文学家张伯端所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道法知识和个人修炼经验。首句“此法真中妙更真”表明诗人对其修炼之法有着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至真至妙的方法。紧接着,“都缘我独异于人”则强调了这种修炼方式的独特性,是一般常人难以企及的。
“自知颠倒由离坎”这句话中,“颠倒”可能指的是道法中的某种修炼状态或感受,"离坎"则是八卦之一,象征着火与光,结合上下文,这里可能暗示了作者在修炼过程中的体验和变化。而“谁识浮沉定主宾”则是在问谁能理解这种内在的精神状态,以及如何将这种状态稳固地保持。
接下来的两句,“金鼎欲留朱里汞,玉池先下水中银”形象地描绘了作者在修炼过程中的某种物质或能量转换。"金鼎"和"玉池"都可能是比喻的用语,而“朱里汞”与“水中银”则可能指的是煅丹过程中的某些关键步骤。
最后两句,“神功运火非终夕,现出深潭日一轮”表达了作者对修炼效果的自信和期待。"神功"意味着超凡脱俗的能力,而“运火”则是道教内丹术中的常见说法,意指通过内在的热能促进精神和肉体的转化。“现出深潭日一轮”则象征着心灵的光明和智慧的觉醒。
总体来说,这首诗融合了作者对道教修炼之法的理解与个人实践,是一篇蕴含深厚哲理和神秘色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