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东山名同地隔数千里,我言曾入公之耳全文

东山名同地隔数千里,我言曾入公之耳

出处:《登东山问谢安石
明 · 张弼
我登东山顶,酹酒问谢公。
公有调马路,我有下马松。
公有白云明月两窈窕,我有蒙川醉石双?珑。
公当偏霸坐江左,我当全盛从飞龙。
我生伊洛后,不敢恣情声伎颓彝风。
我无边徼寄,未试淮淝一捣符秦空。
公之能事我若不可及,公之风流我亦不苟从。
东山名同地隔数千里,我言曾入公之耳
青天望断一蜚鸿,章江滔滔自流水。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弼所作的《登东山问谢安石》,通过对比自己与古代名臣谢安石的经历和心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仰慕以及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首句“我登东山顶,酹酒问谢公”,诗人以登高远眺的姿态,向历史上的谢安石表达敬意,通过祭酒的动作,寄托了对这位杰出政治家的追思与敬仰之情。

接着,“公有调马路,我有下马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谢安石的辉煌成就与自己的现状进行对比,暗示了自己虽无法达到谢安石的高度,但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志趣与追求。

“公有白云明月两窈窕,我有蒙川醉石双?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谢安石的高尚品格与诗人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各自的精神风貌。

“公当偏霸坐江左,我当全盛从飞龙”两句,通过历史背景的对比,表达了对谢安石在东晋时期的政治地位的向往,以及自己在明代可能面临的不同境遇。

“我生伊洛后,不敢恣情声伎颓彝风”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身处时代背景下的自我约束与道德坚守,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

“我无边徼寄,未试淮淝一捣符秦空”一句,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对历史机遇的渴望,表达了对实现个人抱负的期待。

“公之能事我若不可及,公之风流我亦不苟从”两句,表明了诗人对谢安石才能与风度的钦佩,同时也强调了自己的独立人格与选择。

“东山名同地隔数千里,我言曾入公之耳”一句,通过空间距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虽然与谢安石相隔遥远,但心中对他的敬仰之情却如同近在咫尺。

最后,“青天望断一蜚鸿,章江滔滔自流水”两句,以自然景象结束全诗,既是对远方历史人物的遥想,也是对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寓意深远,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展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人文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