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全文

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

宋 · 张元干
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
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
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
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
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
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
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
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
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
石火电光中,毕竟什么处。
所得能几多,造业不知数。
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
穷汉未必穷,富汉岂真富。
入门相见时,此话莫错举。

拼音版原文

shānxíng便biànzuòjìngshān

dàorénfēiyúnyāobāoduōjiē

liǎngbiānxiōngjiānyángtiáo

chánzhòngréncānyuànyàojiāzhù

shìfēi

tóngzhōuzhāizhōngděngdēnglóngzhù

yǎnjiēzhúānyúnméntòuyuán

ěryǒushīchéngxīngòngchéng

xiàoshìshàngérwàngniànfēnhuǐ

shíhuǒdiànguāngzhōngjìngshénchùshìzhéxué

suǒnéngduōzàozhīshù

shēngdàotóuláiqǐngwènhòu

qiónghànwèiqiónghànzhēn

ménxiāngjiànshíhuàcuò

注释

鼓山:地名,可能指佛教圣地。
径山:另一佛教圣地。
道人:僧人。
咄嗟:形容迅速。
杨岐:地名,与禅宗有关。
禅许:禅宗允许。
造业:犯下罪过。
末后句:最后的疑问或结论。
穷汉:贫穷的人。
富汉:富裕的人。

翻译

忽然告别鼓山,决定直奔径山去。
僧人独自飞翔在云端,行囊瞬间备好。
在这杨歧山间,兄弟之道只有一条路。
禅宗允许大众参悟,寺庙也期待众人居住。
没有对错,何来欢喜或愤怒。
一起享用粥饭,敲响鼓斋钟声,如同灯笼照亮夜空。
佛的目光穿透竹庵,云门寺的智慧深邃。
你有师承传承,心灵与佛祖共鸣。
世间人妄想分清赞誉和诋毁,实属可笑。
在短暂的人生中,究竟何处是归宿。
得到的有限,造下的罪孽却难以计数。
面对生死,最后的问题是什么。
贫穷的人不一定贫穷,富有的人也不一定真正富有。
当你们初次见面,这句话切勿轻率说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送言上人往见径山老十四韵》。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一位前往径山的道人,并通过这次分别,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修行和人生哲学的一些思考。

诗歌开篇即刻画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忽辞鼓山行,便作径山去。”这里,“忽辞”表明别离来得突然,而“便作径山去”则显示出道人的决绝和坚定的修行方向。接着,“道人孤飞云,腰包咄嗟具”描绘了道人独自一人,携带着简单的物品,只身前往径山的景象。

在下一句“两边兄弟间,杨岐一条路”,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了修行之路虽然孤寂,但却是众多修士共同追求的道路。紧接着,“禅许众人参,院要大家住”表达了禅宗对于参悟和共同修行的开放态度。

诗歌中间部分“无是亦无非,何喜复何怒”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这反映了作者对佛教中“无我”、“无常”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世俗功利的超脱态度。

随后,“同粥鼓斋钟,等灯笼露柱”描绘了一幅僧众共同生活的和谐画面,而“佛眼接竹庵,云门透圆悟”则表达了对禅宗高深教义的尊崇和向往。

在诗歌后半部分,“尔则有师承,心共成佛祖”中,作者强调了传统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修行达到与佛祖心灵相通的境界。紧接着,“可笑世上儿,妄念分毁誉”则批评了那些被名闻利养所迷惑的人们。

最后,“石火电光中,毕竟什么处”表达了一种对尘世纷扰、瞬息万变的超然态度,而“所得能几多,造业不知数”则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在无尽的因果循环中的困顿。

诗歌结尾部分“生死到头来,请问末后句”表达了对于生命终极和轮回问题的深刻思考。最后,“穷汉未必穷,富汉岂真富。入门相见时,此话莫错举”则通过对比贫富的表象,传递出了一种超越物质财富,追求精神上的充实和自由的信息。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禅宗修行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于人生、佛法以及世俗价值观念的一系列哲学思考。通过这次送别,张元干借此机会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待生活和宇宙的智慧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