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有水鸟,见人不飞鸣
穷冬涸江海,杯湖澄清漪。
湖尽到谷口,单船近阶墀。
湖中更何好,坐见大江水。
欹石为水涯,半山在湖里。
谷口更何好,绝壑流寒泉。
松桂荫茅舍,白云生坐边。
武昌不干进,武昌人不厌。
退谷正可游,杯湖任来泛。
湖上有水鸟,见人不飞鸣。
谷口有山兽,往往随人行。
莫将车马来,令我鸟兽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风霜:寒冷的风和霜冻。枯:使枯萎。
退谷:隐退的、避世的山谷。
如春时:像春天一样。
穷冬:严冬,冬季最冷的时候。
涸:干涸。
杯湖:小型湖泊,可能因形状像杯子而得名。
澄清漪:清澈且有轻微的波纹。
湖尽:走到湖的尽头。
谷口:山谷的出口。
单船:孤零零的一只小船。
阶墀:台阶前的平台。
更何好:还有什么更美好的。
坐见:静坐观看。
欹石:倾斜的石头。
水涯:水边。
绝壑:深邃的山谷。
流寒泉:流淌着冰冷的泉水。
松桂:松树和桂花树。
荫:遮蔽。
茅舍:简陋的房屋,这里指隐居之所。
白云生坐边:坐旁边自然有白云升起,形容环境幽静。
武昌:地名,这里可能代指远离尘嚣的地方。
不干进:不追求功名利禄。
不厌:不令人讨厌。
正可游:非常适合游览。
任来泛:随意来此泛舟。
水鸟:生活在水边或水上的鸟类。
见人不飞鸣:见到人也不飞走或鸣叫,说明环境和谐宁静。
山兽:山中的野兽。
往往:时常。
随人行:跟着人走,显示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莫将:不要。
车马:指代交通工具,这里特指嘈杂的现代交通工具。
惊:惊吓。
翻译
寒风和霜冻使万物枯萎,隐退的山谷却如春天般宜人。严冬使江海干涸,而小湖却清澈波纹轻荡。
走到山谷尽头临近湖口,一叶扁舟靠近了岸边台阶。
湖中还有什么更美?静坐观览浩瀚江水。
倾斜的岩石成了水边,半座山倒映在湖心。
山谷口又有何等美景?深壑中流淌着清冷的泉水。
松树与桂花遮蔽着茅屋,坐旁自然升腾起朵朵白云。
武昌之地不追逐名利,武昌的人们也不令人厌倦。
退隐的山谷正好游览,杯湖也任你泛舟游玩。
湖面上有水鸟悠游,遇见人也不飞不叫。
山谷里有山兽出没,常常跟随行人而行。
切莫驾车马前来,免得惊扰了这里的鸟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退隐田园的生活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宁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
“风霜枯万物,退谷如春时。”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冬去春来的季节交替之感,万物虽被严寒所笼,但隐逸之谷却如同春日一般生机勃勃。
“穷冬涸江海,杯湖澄清漪。” 写出了冬天江海干涸,而杯湖则因其小巧而保持着清澈的水面和细微的波纹。
“湖尽到谷口,单船近阶墀。” 描绘了一幅静谧的画面:湖水延伸至谷口,一只孤独的小船停泊在阶前,给人以幽深宁静之感。
“湖中更何好,坐见大江水。” 诗人似乎在询问,在这湖光山色之间,还有什么比得上坐在这里观赏大江流水的乐趣?
接下来的几句“欹石为水涯,半山在湖里。谷口更何好,绝壑流寒泉。”则进一步描绘了景物之美:奇形的岩石构成水边的界限,一半山势倒映在湖中;而谷口处,则有绝 壑悬峭,寒泉潺潺。
“松桂荫茅舍,白云生坐边。” 这里写出了诗人居所被松树和桂树环绕,茅草覆盖的宁静生活,同时天空中飘逸的白云似乎也在为诗人的坐处增添一份清新。
“武昌不干进,武昌人不厌。”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对于武昌一带并不急于前去,也没有人对此地感到厌倦,可能暗示了这里的宜居之美。
“退谷正可游,杯湖任来泛。” 诗人似乎在说,此时此刻,退隐之谷正是游玩之佳境,而杯湖则随时可以泛舟。
最后几句“湖上有水鸟,见人不飞鸣。谷口有山兽,往往随人行。莫将车马来,令我鸟兽惊。” 则写出了湖上的水鸟对人的信任,不再惊飞;而谷口的山兽更是时常跟随着人走动。诗人殷切地希望不要让车马声响起,以免惊扰了这片宁静的生物世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生活状态的抒情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