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不独清风能作颂,亦有羽猎如甘泉全文

不独清风能作颂,亦有羽猎如甘泉

出处:《和韩昌黎石鼓歌
明 · 区大相
岐阳石鼓传周宣,神武尚纪中兴年。
抠衣曾肃文庙拜,访古更读昌黎篇。
车攻马同事已往,俯仰遗迹心茫然。
大小二雅不收载,纵横数石遗刻镌。
忆昔宣王按剑起,整顿周纲恢八埏。
南伐淮徐西猃狁,出车命将声喧阗。
天子明堂登玉帛,诸侯冠佩趋游畋。
于时岐阳纵大猎,前驱六马势腾骞。
戈甲照耀军容盛,从臣一一皆材贤。
不独清风能作颂,亦有羽猎如甘泉
武功万代宜宣示,伐石作鼓夷层巅。
龙画撑持结构古,螺书诘曲镵戈鋋。
日炙霜侵不知岁,鸾漂凤泊沉荒烟。
祇疑鬼物为呵护,封埋古刻苍苔鲜。
文义颇类小雅作,字体翻从史籀迁。
六百七十有二字,纷挐螭虎握玑璿。
年深缺划固不免,奥义高文止半全。
章樵考正力颇苦,薛郑音训心仍虔。
曩时韩公称好古,低徊石侧涕沦涟。
摩挲铜狄叹岁月,剜苔剔藓细品诠。
发为歌词极赏识,今文古文相并悬。
陋儒褊迫不解事,虚令世代差讹传。
隋珠几同鱼目混,和璧翻成燕石捐。
五帝存亡皇有无,峄山梁父几封禅。
神禹丰碑閟岣嵝,轩黄宝鼎沦伊瀍。
犹幸此鼓在人世,晨星累累映奎躔。
岐山较猎或代有,左氏编年岂误沿。
吁嗟此石何从得,自岐徙洛复入燕。
置之辟雍戟门里,衣冠讲解得究研。
予生际此不恨晚,至宝及睹周秦前。
方今宇内幸无事,嘘吸皇风万里旋。
诸生盛讲中兴事,朝士争歌雅颂编。
镌功勒成告下土,愿比成周致太平。

鉴赏

这首《和韩昌黎石鼓歌》由明代诗人区大相创作,是对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石鼓歌》的回应与致敬。诗中描绘了对岐阳石鼓的赞美与研究,以及对历史往事的追思。

首句“岐阳石鼓传周宣”引出了石鼓的历史背景,它们相传是周宣王时期的作品,象征着周朝的神武与中兴。接下来的“神武尚纪中兴年”进一步强调了石鼓与周宣王时代的关系,以及其在历史记载中的重要性。

“抠衣曾肃文庙拜,访古更读昌黎篇”表达了对石鼓的敬仰之情,以及通过阅读韩愈的《石鼓歌》来深入理解这些古老文物的愿望。接着,“车攻马同事已往,俯仰遗迹心茫然”则流露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面对石鼓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大小二雅不收载,纵横数石遗刻镌”提到了石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包括《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以及纵横排列的石刻文字。这反映了石鼓作为历史文献的价值。

“忆昔宣王按剑起,整顿周纲恢八埏”回顾了周宣王时期的历史事件,如南伐淮徐、西讨猃狁,以及在明堂接受玉帛、诸侯朝见等活动,展现了周朝的强大与繁荣。

“武功万代宜宣示,伐石作鼓夷层巅”表达了对石鼓作为历史见证物的重视,认为它们应当被广泛传播,以展示周朝的武功。

接下来的段落详细描述了石鼓上的雕刻艺术,包括龙画、螺书等,以及岁月侵蚀对石鼓造成的磨损。诗人对这些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并表达了对石鼓保护与研究的渴望。

“文义颇类小雅作,字体翻从史籀迁”指出石鼓上的文字风格与《诗经》中的《小雅》相似,同时又融入了史籀(古代文字学家)的书写传统。

“六百七十有二字,纷挐螭虎握玑璿”描述了石鼓上文字的数量与布局,以及其中可能蕴含的复杂意义。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石鼓价值的认识,认为它们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责任。他呼吁人们珍惜这些文物,将其作为研究周秦历史的重要资源,并希望借此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整首诗通过对石鼓的赞美与研究,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