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信中央两尽头,蚕麰今岁十分收
出处:《江山道中蚕麦大熟三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衢信中央两尽头,蚕麰今岁十分收。
穗初黄后枝无绿,不但麦秋桑亦秋。
穗初黄后枝无绿,不但麦秋桑亦秋。
注释
衢:古代地名,指衢州。信:古代地名,指信州。
尽头:田地的边界或两端。
蚕麰:指蚕茧丰收。
十分收:非常丰盛的收获。
穗:稻谷的花穗。
初黄:开始变黄。
枝无绿:稻穗上几乎没有绿色。
麦秋:秋天是小麦成熟的季节。
桑亦秋:连桑树也到了结茧的秋季。
翻译
衢州和信州之间,田野的两端今年蚕丝丰收,格外显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丰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和农事的深厚情感。首句“衢信中央两尽头”,“衢信”指的是田野间的小道,“中央两尽头”则形象地表达了小麦长至道路两旁,充满了整个视野。
接着,“蚕麰今岁十分收”,这里的“蚕麰”是指桑蚕和麦子,“十分收”则强调了今年的收成特别丰硕,是一个完美的数字,代表着极致的满足和喜悦。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农业劳动成果的赞赏,也反映出了一种对自然经济循环的理解和尊重。
第三句“穗初黄后枝无绿”,“穗”指的是谷物的花或穗子,“初黄”说明麦子的颜色已经由青转黄,到了成熟期,而“后枝无绿”则意味着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已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没有留下任何未成熟的绿色部分。
最后一句“不但麦秋桑亦秋”,诗人指出这种丰收的景象不仅限于麦子,连桑树(养蚕的桑叶)也到了收获的时节。这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一个肯定,也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万物更新换代的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赋予人类丰厚恩惠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农事循环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