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
出处:《次韵子瞻连雨江涨二首 其二》
宋 · 苏辙
客到炎陬喜暂凉,江吹虚阁雨侵廊。
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
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
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回看野寺山溪隔,卧觉晨炊稻饭香。
荔饷深红陋樱枣,桂醅淳白比琳琅。
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
注释
客:来访者。炎陬:炎热之地。
暂凉:短暂的清凉。
虚阁:空旷的楼阁。
侵廊:打湿走廊。
野寺:野外的寺庙。
山溪:山间溪流。
晨炊:清晨做饭。
稻饭香:稻米的香气。
荔饷:馈赠的荔枝。
深红:深色。
陋樱枣:类似樱桃的小枣。
桂醅:桂花酿的酒。
琳琅:比喻美好的事物。
峤北:岭南地区。
应非晚:还不算晚。
南迁:向南迁移。
日月长:时间长久。
翻译
客人来到炎热之地感到片刻清凉,江风轻拂空阁,雨水打湿了走廊。回头望去,野外寺庙被山溪相隔,清晨醒来,只闻稻米炊烟的香气。
荔枝熟透如深红色的樱桃枣子,美酒醇厚如白玉般晶莹剔透。
想来即使在岭南之地,时日流转也并不算晚,未曾察觉南迁的日子已如此漫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之作,诗人以夏日炎热潮湿为背景,描绘了客居之地的惬意与宁静。首句"客到炎陬喜暂凉"表达了来访者在炎热季节中感受到的一丝清凉之喜,"江吹虚阁雨侵廊"则通过江风和小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新凉爽的氛围。
"回看野寺山溪隔"写出了环境的幽静,远处的山溪和野寺增添了诗意的远方感,"卧觉晨炊稻饭香"则通过早晨炊烟袅袅和稻米的香气,勾勒出生活的质朴与温馨。
"荔饷深红陋樱枣"一句,诗人以荔果的深红色与樱桃、枣子相比,形象地展现了当地水果的诱人色彩,"桂醅淳白比琳琅"则赞美了桂花酿的醇厚,将其比喻为珍贵的美酒。
最后两句"思移峤北应非晚,未省南迁日月长",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虽然身处南方,但心中对北方的怀念并未因时间流逝而减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泊而深远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