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夏忽相逢,石门古方丈
出处:《赠云峰长老》
明 · 朱朴
云峰大禅师,佛日现真相。
长耳深眸青,圆顶毫光放。
得非惠远流,无乃汤休行。
了心岩壑中,寄迹云水上。
若人问所处,无住无来往。
兹夏忽相逢,石门古方丈。
翩翩山云衣,系以孤锡杖。
天龙为护持,泉石作供养。
时焚戒定香,遍阅华严藏。
从游诸弟子,一一大小朗。
我本尘蒙徒,心目稍清畅。
此意良有因,累日得閒讲。
行当谢不敏,作礼合吾掌。
普济在众生,功德不可量。
长耳深眸青,圆顶毫光放。
得非惠远流,无乃汤休行。
了心岩壑中,寄迹云水上。
若人问所处,无住无来往。
兹夏忽相逢,石门古方丈。
翩翩山云衣,系以孤锡杖。
天龙为护持,泉石作供养。
时焚戒定香,遍阅华严藏。
从游诸弟子,一一大小朗。
我本尘蒙徒,心目稍清畅。
此意良有因,累日得閒讲。
行当谢不敏,作礼合吾掌。
普济在众生,功德不可量。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朴赠予云峰长老的作品,通过对长老形象的描绘和禅修生活的赞美,展现出对佛法修行的敬仰与感悟。首句“云峰大禅师,佛日现真相”直接点出长老的僧侣身份和佛法高深的境界。接下来的四句通过“长耳深眸”、“圆顶毫光”等细节描绘,刻画出长老的庄严仪态和内在的智慧光芒。
“得非惠远流,无乃汤休行”借用了慧远和汤休两位著名僧人的典故,暗示长老的修行渊源和高尚品德。长老在山岩之间修心,居于云水之间,过着超脱尘世的生活。“无住无来往”表达出他的空灵心境,不受世俗束缚。
诗中提到夏日相遇,长老身披山云般的僧袍,手持孤寂的锡杖,天龙护持,泉石供养,生活简朴而富有禅意。长老在禅堂中焚香研读经典,弟子们围绕聆听,诗人自己也从中获益,心境变得清澈。
最后两句“普济在众生,功德不可量”表达了对长老普度众生、功德无量的敬仰,以及自己将要告别打扰,向长老致以敬意的决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禅宗修行的深深敬仰和对佛法的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