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文选知在扬,补之泰州从众公
出处:《送泰州博何道充》
明 · 湛若水
通州广文何道充,和气可挹如春风。
四载泠泠振铎声,至今闻者开盲聋。
此风传播自扬泰,欲得师者人人同。
鹿门文选知在扬,补之泰州从众公。
何君义气更喷薄,生死交情不改矱。
安溪倾盖始定交,临死后事以相托。
君之高义激秋云,携丧并子同南舶。
教子全丧谢九原,略无难色见然诺。
嗟嗟世上平生交,临难反眼若不识。
临难反眼若不识,闻君之义宁无怍。
始知动人自有本,知本可与共圣学。
愿君充此恻隐端,优与诸生入圣门。
四载泠泠振铎声,至今闻者开盲聋。
此风传播自扬泰,欲得师者人人同。
鹿门文选知在扬,补之泰州从众公。
何君义气更喷薄,生死交情不改矱。
安溪倾盖始定交,临死后事以相托。
君之高义激秋云,携丧并子同南舶。
教子全丧谢九原,略无难色见然诺。
嗟嗟世上平生交,临难反眼若不识。
临难反眼若不识,闻君之义宁无怍。
始知动人自有本,知本可与共圣学。
愿君充此恻隐端,优与诸生入圣门。
鉴赏
这首明代湛若水的诗《送泰州博何道充》赞扬了何道充先生的和煦人格和高尚情操。诗中提到何道充先生的教学风格如同春风般温暖,他的教导四年来深受人们敬仰,不仅在扬泰地区传播开来,还得到了鹿门文选的认可。他对朋友的义气深重,生死之交可见其忠诚。诗人感叹世间常有人在危难时背弃友情,而何道充却始终如一,令人感动。他不仅教书育人,且在友人生死后仍尽心尽力,毫无怨言。湛若水认为何道充的仁爱之心足以启发圣贤之学,希望他能继续秉持这种悲天悯人的精神,引导学生进入圣贤之门。整首诗赞美了何道充的人格魅力和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