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出处:《圣俞惠宣州笔戏书》
宋 · 欧阳修
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
紧心缚长毫,三副颇精密。
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
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
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
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
但能装管榻,有表曾无实。
价高仍费钱,用不过数日。
岂如宣城毫,耐久仍可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圣俞:韩愈的字。紫毫:一种优质的兔毫笔。
诸葛高:宣城制笔名家。
世业:世代相传的技艺。
紧心:笔杆中心紧实。
比若衣缝虱:形容数量众多。
虚尖:笔尖空虚无力。
耐久:持久耐用。
乞:请求,这里指免费获取。
翻译
圣俞是宣城人,擅长使用紫毫笔。宣城的诸葛高,世代传承技艺从未失传。
笔杆紧束长毫,结构精细,分三层。
硬度适中,握感舒适,众多笔管无一偏差。
京城的制笔工匠,广告上自我夸耀。
他们在相国寺东聚集,如同衣服上的跳蚤般繁多。
有的笔柔软却虚尖,有的过硬难以弯曲。
他们只会装样子,实质内容空洞无物。
价格昂贵且浪费钱财,用不了几天就废弃。
哪比得上宣城的毫毛笔,耐用且还能免费求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圣俞惠宣州笔戏书》,诗中通过对宣城诸葛高制作的毛笔的细致描绘和赞美,展现了宣笔的独特品质。诗人首先提到圣俞是宣城人,擅长使用紫毫笔,然后赞扬诸葛高家族世代传承的制笔技艺,笔管紧实、毫毛精细且硬度适中,无论是软硬都符合书写者的需要,百管之中无一失误。相比之下,京城的其他笔工虽然自夸其作品,但在质量上却如同衣缝中的虱子,要么过于柔软而虚尖,要么过硬难以弯曲,徒有其表而无实际价值。这些笔价格昂贵却经不住长久使用,而宣城的毛笔则耐用且可长久求取。
通过这首诗,欧阳修不仅表达了对宣州笔的欣赏,也寓含了对传统工艺精湛技艺的肯定,以及对市场上粗制滥造产品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