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
破屋萧萧枕石台,柴门白日为谁开?名场成队挨身入,古路无人跨脚来。
深夜雪寒惟火伴,五更霜冷有猿哀。
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
深夜雪寒惟火伴,五更霜冷有猿哀。
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与内心世界。首联“破屋萧萧枕石台,柴门白日为谁开?”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僧人所居环境的荒凉与孤独,破败的房屋、无人问津的柴门,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
颔联“名场成队挨身入,古路无人跨脚来。”通过对比,揭示了世俗社会的喧嚣与僧人所在山林的宁静。名利场中的人们如同行军队伍般争先恐后,而古旧的路上却鲜有人迹,象征着僧人对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亲近。
颈联“深夜雪寒惟火伴,五更霜冷有猿哀。”进一步描绘了僧人夜晚的生活情景,深夜的寒冷只有炉火相伴,五更时分,霜冷之中传来猿猴的哀鸣,既表现了环境的艰苦,也暗示了僧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
尾联“袈裟零落难缝补,收卷云霞自剪裁。”以袈裟的零落与修补,以及云霞的自裁,表达了僧人对修行生活的态度。袈裟的破损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而“自剪裁”则体现了僧人面对困境时的自我调适与独立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亲近自然、坚守信仰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