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棹湓浦城,税驾柴桑里
出处:《过渊明故居》
宋 · 李纲
舍棹湓浦城,税驾柴桑里。
缅怀靖节翁,衡宇兹避世。
乞食虽甚贫,折腰肯为米。
陶然傲羲皇,独得醉中意。
三径不愿馀,五斗聊自诔。
优游晋宋间,俯仰无可愧。
若人骨已朽,凛凛有生气。
斜川尚环流,层城亦秀峙。
如何高世士,庙貌乃颓圮。
谁将一觞酒,荐此菊与杞。
朗咏归来辞,感叹成坐起。
缅怀靖节翁,衡宇兹避世。
乞食虽甚贫,折腰肯为米。
陶然傲羲皇,独得醉中意。
三径不愿馀,五斗聊自诔。
优游晋宋间,俯仰无可愧。
若人骨已朽,凛凛有生气。
斜川尚环流,层城亦秀峙。
如何高世士,庙貌乃颓圮。
谁将一觞酒,荐此菊与杞。
朗咏归来辞,感叹成坐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过渊明故居》。李纲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崇敬之情以及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深刻感悟。
诗的开篇“舍棹湓浦城,税驾柴桑里”描绘了诗人离开繁忙的都市,来到陶渊明隐居之地的情景。接着,“缅怀靖节翁,衡宇兹避世”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敬佩。
“乞食虽甚贫,折腰肯为米”则展现了陶渊明宁可贫困也不愿屈身求官的形象,体现了他高尚的人格和对自由的追求。“陶然傲羲皇,独得醉中意”进一步赞扬了陶渊明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乐的生活态度。
“三径不愿馀,五斗聊自诔”暗示了陶渊明对官场的不屑和对简朴生活的满足。“优游晋宋间,俯仰无可愧”则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在历史长河中的从容不迫和无愧于心的赞誉。
最后,“若人骨已朽,凛凛有生气”是对陶渊明精神不死的肯定,即使他的肉体已经消逝,但他的精神和作品依然充满活力。“斜川尚环流,层城亦秀峙”描绘了自然美景依旧,象征着陶渊明的精神永存。“如何高世士,庙貌乃颓圮”表达了对陶渊明故居被遗忘的遗憾。“谁将一觞酒,荐此菊与杞”寄托了诗人希望后人能铭记并传承陶渊明精神的愿望。“朗咏归来辞,感叹成坐起”则是诗人感慨之余,仍不忘吟诵陶渊明的诗句,表达对他的怀念和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生平和作品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深敬仰和对其精神世界的深刻理解。